第258节 江湖儿女日见少(2)天才的刘老大

    第258节 江湖儿女日见少(2)天才的刘老大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荀彧和两位袁家老爷子一听,都大喜过望,没想到还没等自己进言,宇宙大帝自己就想到了。  荀彧当然是马上就顺水推舟的应承下来。

    主管外事的大鸿胪卿袁隗趁机说道:“黑岛仁、龟田裕仁,你们要好生协助车骑将军,如果立有功劳,朝廷还会有封赏的。  ”

    两位袁家老爷子之所以这么卖力,除了是帮助女婿之外,还有个最大理由。  陈举向袁家的老爷子们承诺:只要能顺利开发倭岛的金银矿,袁家能够在新的金银币发行时,占有一成利润。  可别小看这一成利润,要知道,历代发行货币都是肥得不能再肥的差使,尤其是在政府使用制式货币取代贵金属的称量货币时,其利润之高,简直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

    这是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贵金属制式货币,其面额都是高于相同重量贵金属的价值。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纯度问题,制式货币比如金币的纯度最多不会超过95%,其实不管金银铜币都只能是合金,纯度太高的话,反而就不能保持货币必要的硬度了。  可它们通常在兑换时,却要按当时的最高纯度,即98~99%甚至100%的同种金属进行计算。  这么一进一出下来,利润就相当恐怖了。

    而在像中国这样的大帝国里面,货币地流通量是非常大的。  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又是超级大国。  货币不仅仅在国内流通,在周边地区也是权威货币,其通用性就和现在的美刀差不多。  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周边小屁国连自己的货币都懒得造,干脆直接把中国的钱拿来作为本国货币流通。  当然这里面除了投入成本较高之外,也有技术上地问题,英文很多国家都没有掌握铸币的技术。  不用奇怪。  别看铸币这活计简单,现在连乡村工厂都能搞定。  可在古代那绝对是属于最先进地技术之一,只有一些大国才掌握了这门技术。  比如日本,一直到战国中期,才能制造合格的钱币,之前全是用中国的货币。

    由于中国本土的铜产量有限,而货币需要量太大,在几个经济繁华的时期。  还经常闹“钱荒”,北宋每年铸钱上百亿,可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中国限制货币出口的时候,这些国家甚至还指使本国商人利用走私夹带,从中国偷运货币回国。  由此可见中国的货币用量之大,即使只有一成利润,也是非常非常可观地数字,不由得袁家的老爷子们不卖力支持。

    ※※※※※※※※※※※※※※※※※※※※※※※※※※※※

    此次朝廷进行的币制改革。  事情起因是曹操的一封奏折,阿瞒同学在奏折中说到:由于目前交州的转口贸易和海外贸易的数量,比起以前增加了二十倍以上,货币的用量也水涨船高,可当时的法定货币只有黄金和铜钱两种,另外还有布帛绸缎作为辅助货币。  这就显得很不方便。

    由于“金太贵不便小用,铜钱贱而不便大用,丝帛易损毁不便流通”,阿瞒这厮就想了个歪点子,他建议朝廷铸造两种新地大额货币用以满足市场需要,一种半金半铜的大号货币“一当千钱”,一种是银锡合金的“一当百钱”。  要知道,曹操这家伙知识渊博,鬼主意一向不少。  在袁绍当西河太守的时候,由于天灾缺粮。  四处告急。  陈举提供了葛藤之类超级作物,虽然有些私心。  但总算也是援助,可阿瞒这厮却不一样,他居然建议袁绍种稗子应急。  当然,稗子虽然是害草,但也是稻科植物,一样能当粮食的。  而且稗子生长快,适应力极强,不需肥料就能长得很好。  只不过除了曹操这家伙,恐怕没几个人会想到用这种害草充作粮食的办法。

    老实说,曹操这“当千钱”地办法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