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文无第一

    第八十章:文无第一 (第2/3页)

说,人们才恍然大悟地发觉白兰度又狠狠地抽了好莱坞一记耳光。

    等等例子。

    没办法,不涉足这个圈子,根本无法了解它的底细和内幕、潜规则。

    即使学院制定了看似严密和公正的评选规则,但在追名逐利的电影公司看来,没有不透风的墙。它们先是争相在好莱坞的两份行业刊物《综艺》和《好莱坞报道》上投放长达几十页的广告。然而广告的效用只是在公众范围内为影片做好宣传,想要真正获奖则必须要从手握选票的学院成员开始逐个攻关。

    从学院创立开始,抢夺评委席位就成了各大电影公司的获得学院奖的最有效途径。在梅耶和范朋克的共同影响下,前十几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奖项,几乎全被米高梅公司收入囊中。米高梅式微之后,群雄逐鹿,每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选背后,总是暗流汹涌。

    这些天来他逐渐的也知道了一些奥斯卡的内幕,知道学院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知道那些评委投票是怎么个方式。

    和戛纳、威尼斯、柏林等设立竞赛单元的电影节不同,奥斯卡奖的评委长期固定且人数众多,美国影艺学院的正式会员和少数荣誉会员、候补会员等,都是拥有奥斯卡奖投票权的“评委”,相反,大多数电影节则是由每年更换、各个不同的七八位特邀评委负责评奖(而且评委会主席一般还拥有更高的投票权重)。

    也就是说,奥斯卡奖类似于美国电影行业的全民****,而欧洲三大影展的评奖则是自上而下的贵族分封。

    在影艺学院刚创立的时候,除了梅耶和范朋克等36位奠基人之外,进入评委圈子的大约有350人,他们基本上都是各个工种的电影从业人员。随着奥斯卡影响力和选片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人士,加入到了学院评审的队伍中来。但执行邀请制的学院不公开具体成员名单和信息,所以详细的奥斯卡评委名单从未被披露过。

    而根据1997年一次公开且详细的统计数据表示,学院拥有投票资格的会员(基本就是正式会员)有5371人,包括演员1380人、制片人450名、编剧417名、声响师413名、荣誉会员397人、长片导演354名、美术师352名、新闻人员346名、动画和短片导演315名、配乐师253人、剪辑师225人、摄影师161人、特技师154人,余下的154名会员(评委)则大多是各大电影公司的领导层、以及与好莱坞关系紧密的知名律师、银行家和富商。

    与此同时,学院为了保证每届评选结果的稳定,也在控制着评审人数的增长。

    说是6000,其实根本没有这个数。而且这些评委中有多少还在继续从事电影行业,保持看电影习惯的也不得而知。每天的提名电影,他们也并非全部都看的,却依然享有投票权利。

    奥斯卡的评选第一步是提名。

    学院下属的各个分会列出本专业有资格参与评选的影片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