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访刘伯温

    第七十七章 访刘伯温 (第1/3页)

    就在韩山童彭莹玉等人在受到方国珍占领台州路的刺激后,正努力四下活动策划来日扯旗造反的时候,方国珍却正悠悠然坐在马车上向着前路行去。/。0М

    他此行却是去访贤的,要是套上个典故的话,那就是“三顾茅庐!”只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基刘伯温。

    正是阳春三月,春光大好的时节,方国珍实在受不了繁重的政务了,再加上招贤的效果也不好,所以他便决定自己亲自去访才,毕竟,他可是知道要是不先下手的话,那些大才可就有可能归了别人呢,尤其是智谋可算当世第一的刘伯温,所以看看春光正好,而台州目下也没什么大事,所以他便带着二十名精锐的亲兵,向着刘伯温的家浙**田县赶去了。

    刘基,字伯温,元至大四年夏历六月十五日(也就是1311年7月1日)出生于南田武阳村。武阳村当时属青田管辖,时人称他为刘青田。他从小就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据说阅读速度极快,可以“七行俱下。”简单点说,就是他从小就是个神童,并且不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那种,泰定元年,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入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泰定四年(1327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地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地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后来,郑复初的预言,在刘基二十一岁时初步应验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地方豪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地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3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地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直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