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 好评如潮

    084 好评如潮 (第2/3页)

一次对友情的背叛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从而新生。

    在苏格兰阴郁的天空下,马克一伙人颓废而迷茫,走到了消极无为的极端,只是坐在铁轨旁边‘猜火车’。但是在里约热内卢那火热到滚烫的阳光之中,那些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却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上帝之城’里的那群年轻人们,他们肆意张扬,他们热情鲜活,他们敢打敢拼、横冲直撞、生猛无畏,有一种青春勃发的少年情深,他们仅仅依靠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个荆棘满布的人间炼狱里尽情狂舞,即使鲜血迸发、即使燃烧生命、即使希望消逝,他们也从来不懂得退缩,彷佛血液里流淌着阳光的味道。

    苏格兰不是巴西。”

    “猜火车”自1996年上映以来,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成为了邪/典电影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英国电影宝库里不容忽视的一员,这部电影对于英国文化、欧洲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至今清晰可见,足以和“发条橙”的地位相媲美。

    梅根以这种方式将“上帝之城”推上了神作宝座。

    来自纽约的著名杂志“纽约客”也派出了专业影评人劳伦斯-托普曼(Lawrence-Toppman)来到了帕克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纽约客”不再仅仅是关注政治、教育、经济等问题,同时也把关注视角从绘画、文学、雕塑等艺术领域引申到了音乐、电影、戏剧等更为大众、更为广泛的范畴。不过,他们还是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凌厉和主观,完完全全代表了纽约艺术家们的个性。

    比如说,他们对伍迪-艾伦(Woody-Allen)的推崇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这一次,高冷的“纽约客”也为“上帝之城”送上了满分四分的评价,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之中,最不妥协、最绝望、最凄凉、最黑暗的作品之一。

    兰斯洛特从镜头到画面,从台词到剧情,从配乐到剪辑,从表演到思想,酣畅淋漓地将一座被上帝遗弃的狂野之城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迷幻的剪辑手法,跳跃闪动的镜头几乎让人晕眩,却更加衬托出电影情节的流畅和干脆,中景和近景的镜头切换将这个不可思议的黑暗贫民窟完全展现在世人眼中,空气中流动的炽热空气炙烤着这个被上帝遗弃的城市,躁动不安之中,年轻人眼中的暴怒叛逆几乎可以瞬间点燃这个表面安静、内核却早已经腐烂的上帝之城。

    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城市。纽约的皇后区与其比较起来,就像是天堂。”

    劳伦斯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上帝之城”的赞美,毫无保留地火力全开,最后以满分四分作为收尾,画上了完美句点。

    从圣丹斯官方评论到“芝加哥太阳报”,从“纽约邮报”到“纽约客”,四个扎实的满分评价,以一种完全预料不到的方式将“上帝之城”送上了经典佳作的宝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