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广泛撒网

    148 广泛撒网 (第2/3页)

排放所造成的。

    “纽约时报”的这一篇文章刊登之后,彻底引爆了炸弹。

    只有真正的业内人士才知道,气候变暖威胁论让许多人捞到了大量好处,它使政/府资金流入了相关学术研究项目,成为政/府扩大官僚机构的路由。这种论调是政/府增加税收,让纳税人为企业补贴埋单的借口,同时还是吸引巨额捐款流入许诺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会的诱饵。更进一步,温室效应还是西方国家用来谴责、制裁中/国的重要借口之一。

    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温室效应,却牵扯到了太多太多的利益。如果说克里斯的期刊文章,仅仅只是引发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而已,那么“纽约时报”的文章就直接戳到了马蜂窝,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全部都彻底炸锅了。

    从十月十八日开始,连续一周时间之内,从气象学家到政/府官员,从世界气象组织到联合国气象变化委员会,从北美洲到非洲,从亚洲到南美洲,全部都展开了密切的讨论、

    处于暴风眼的“纽约时报”不得不在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了第一篇报道的续篇,同样由哈维尔撰写,“温室效应到底戳中了谁的利益?”

    在这篇文章之中,哈维尔更近一步的对全世界的温室效应研究进行了剖析。不同于第一篇报道,哈维尔强调,温室效应的确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是不容忽视的。哈维尔引用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温室效应研究作为证据。

    研究指出,亚马逊雨林正在渐渐消失,让危机雪上加霜。号称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覆盖了地球表面百分之五的面积,制造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氧气以及百分之三十的生物物种,由于遭受到盗伐和滥垦,亚马逊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之中已经消失了两成。这将会加剧全球温暖化,同时还有许多只能够生存在雨林里的生物,也将会面临灭绝的危机。

    但同时,哈维尔也表示,温室效应必须得到相对应的重视,可是人们却盲目地相信科学家的研究和计算机的运算,以至于盲目地对温室效应研究进行投资,殊不知他们正在滋长腐败的蔓延。

    话题到这里,哈维尔的话锋一转,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诸多立志于“拯救地球”的基金会,基金会的相关资金并没有投入到相对应的研究,同时也没有投入到拯救地球的真正行动之中。不管温室效应的发展严重与否,可持续发展都是必须得到重视的课题,而这些基金会正在消费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纽约时报”的这一篇评论刊登之后,整个社会一片哗然。不得不承认,作为北美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的视角和立意确实令人侧目,那些基金会利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牟取福利,贪污受贿的腐败正在不可抑制的滋生,拯救地球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了,这些人居然还在拿全人类的未来冒险。

    与此同时,克里斯-德弗莱塔斯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这就是他撰写那篇文章的初衷,因为2004年总统大选邻近,温室效应的问题成为了候选人们博取公众支持的权柄,但真正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