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批判盛宴

    211 批判盛宴 (第2/3页)

    “薄弱的故事情节几乎可以说是支离破碎的,电影上半部分几乎没有任何情节可言——即使是一部灾难电影,这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风暴、风暴、风暴,视觉特效犹如龙卷风一般将所有情节搅得粉碎,电脑特效狂轰乱炸地侵犯了大屏幕长达一个小时之后,总算是出现了一些情节可言,但紧随而来的风暴、风暴、风暴又将所有故事打成了烂泥。

    一句话总结‘后天’这部电影:灾难来了,灾难走了。”

    米克几乎是毫不留情地对电影进行了全方位地批评,就连兰斯也没有能够例外。

    “‘上帝之城’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横空出世,而‘后天’则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陨落。这,就是好莱坞。

    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他的处女作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控制力,成熟而睿智的调度能力令人眼前一亮;但在‘后天’这部商业电影之中,施特雷洛却沦为了劣质版的迈克尔-贝,视觉特效与狂轰乱炸的杂糅,宛若一部制作精良的音乐录影带,没有任何剧情的支撑,仅仅只是依靠调度手段将画面拍摄得花里胡哨,寻求最为单纯、最为质朴的视觉快感——而且,施特雷洛玩转爆炸的功力还远远不如迈克尔-贝。

    从才华横溢的天才导演,到拼接镜头、粗制滥造的业余导演,施特雷洛仅仅只用了一部电影的时间,还有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间隔。”

    米克的批评也无疑是全方位的,不过他也在评论的最后表示,二十五分是赠送给电脑特效制作团队的,这也是整部电影仅有的亮点。

    “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的立场鲜明、针锋相对可以说是好莱坞的独特一景,与观众的两极分化交相辉映,成为了“后天”首映仪式之后的最明显特征。事实上,这恰恰是“后天”首批评论的浓缩蓝图!

    得益于今年暑期档的特殊性,在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协力推动之下,几乎所有人都把视线聚集在了“后天”的身上,这使得电影在首映之前就已经赢得了超高关注,五月份暑期档在万众瞩目之下轰轰烈烈地闪亮登场。

    首映仪式结束之后,“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这两大山脉第一时间撰写了影评,其实就是一个最直接的写照。而显然,这不是展开专业评论的仅有两家杂志,各大报纸的各大版面都给予了积极的报道,超过两百家媒体集中轰炸,让“后天”终于一举超过了今年暑期档的话题焦点“特洛伊”,在五月第一周短暂地成为了焦点之中的焦点。

    在媒体的炙热关注之中,“后天”的首批专业影评也迎来了一个爆发的小高/潮,包括“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在内,多达十六家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影评,纷纷对这部暑期档开门迎客之作给予了关注,以最高规格的姿态拉开了暑期档战幕。

    一如爆米花商业电影的特性,“后天”在影评人们的批评声之中闪亮登场,简直就是迎来了一场批判盛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