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回味演技

    252 回味演技 (第2/3页)

确的情境,用准确的方法,表达出准确的情感,讲述准确的剧情。

    比如说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里的演出,为了感受到出租车司机的真实生活,他在纽约真正地当了三个月出租车司机,真实地感受到了特拉维斯的那种迷茫和癫狂,这是典型的方法派代表,努力将自己融入角色之中,由角色来带动表演,真实地融入到故事之中,真实而震撼,张扬而癫狂。

    再比如说科林-费斯(Colin-Firth)在“单身男子”里的演出,当他接到电话,听闻自己的同性/爱人车祸身亡时,那种情绪的震撼犹如排山倒海,但却偏偏压抑到了极致以至于无法爆发出来,更加绝望的是,爱人的家人拒绝他出席葬礼,那种分崩离析却不得不抑制的汹涌情感,在他的表演之下令人震撼,这就是典型的表现派。精准而深刻,细腻而契合。

    其实,从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表演”,就应该是表现派演技,这也是传统理论对表演的定义;而方法派演技更多是从个人的理解角度去诠释表演。所以,表现派演技大部分都来自于学院派演员,尤其是英国演员;而方法派演技则有不少是非专业出身的演员,来自各个阶层、各个文化、各个年龄。

    整体而言,方法派的表演需要投入,乃至迷失,往往容易失去控制,不同的演员对于角色的不同理解也会衍生出不同的表演,一旦演员进入角色之后就很难掌控演出。所以,方法派的表演足够真实,甚至会让演员深陷在角色之中无法自拔,分辨不清现实和虚幻的区别,但却不一定完全准确,可能会略显夸张,或者会略显不足,但其优势十分明显:真实而震撼,演员真正地与角色融为一体,以至于让人无法区分,将剧情推向未知的高度。

    但表现派则通过精准的控制,奉献出最完美的表演,每个演员对于演技的领悟深刻层次不同,呈现出来的表演以及表演之后留下的韵味都截然不同,这是一个真正考验基本功的表演,尤其是类似于京剧或者舞台剧这样的传统表演艺术,同一个角色由不同演员、同一个演员在不同场次的演出,都可以品味出不同的韵味。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没有十年功底难以打磨出来,而且表演却略显过于克制,缺乏一些角色本身独特的魅力。

    “非专业出身、没有历史底蕴”的好莱坞近就十分推崇方法派,这一表演方式几乎纵横好莱坞半个世纪。但严格来说,两种表演没有优劣之分,有的导演青睐于方法派,但有的导演则非表现派不用,有的电影适合方法派演绎,有的作品则必须通过表现派来呈现。归根结底,表演考验的还是演员的能力——无论是基本功还是表现力。

    兰斯的表演经历十分独特,他出身学院派,师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可以说是传统表现派出身的演员。如果按照英国学院派演员的传统,他应该先从学院毕业,而后在伦敦西区打磨数年时光,将表演的控制力和精准度磨砺出轮廓,随后投入独立电影去磨练演技,剑走偏锋地出演一些个性角色,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