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抢先出招

    301 抢先出招 (第2/3页)

抄袭‘后天’的宣传策略吗?”

    “后天”的宣传几乎可以说是从八个月前就开始了,层层铺垫、步步紧逼,最终在首映当周完全引爆。几乎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宣传策略——而且还物美价廉。

    不等珀西点头,阿尔伯特就反驳到,“可是颁奖季和暑期档又不一样,话题热度没有办法给予作品直接帮助。”虽然说,话题热度和票房成绩始终都是奥斯卡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品想要赢得投票几乎是不可能的,“上帝之城”当初能够创造奇迹,这两方面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但这毕竟不是决胜环节,否则也不会出现“拯救大兵瑞恩”被“莎翁情史”掀翻的奇迹了。

    “这就说明了他们信心十足。”在阿尔伯特的攻击之下,珀西却不慌不乱,讥讽地还击到,“从现在开始铺垫口碑,等到多伦多电影节展映之后,依靠影评人的出色口碑,进一步推动,而后在颁奖季正式上映,遵循着点映、扩映、公映的步骤,把口碑一点一点扩散开来,到金球奖时彻底引爆,最后……”就是冲击奥斯卡了,即使珀西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所以,这说明了他们对作品的质量有着强大的自信。”

    因为这样的方式就意味着,西洋镜影业早早地将作品树立起来成为靶子,让所有人过来攻击,他们甚至不惜把作品的期待值高高扬起,丝毫不担心重蹈“特洛伊”的覆辙。目前仅仅只是七月份,而口碑也只是在圈内传播,媒体展示还没有开始报道,但圈内的诸多专业人士都已经听说了传言——虽然这样的传言几乎不绝于耳,还是可以看出西洋镜影业这一次的胜券在握、信心十足。

    阿尔伯特知道珀西说得有道理,但还是不屑地撇撇嘴,“颁奖季又不是由他们说得算的,真的那么简单的话,每一年的竞争也就不会那么激烈了。”这是事实。

    珀西耸耸肩,“如果我之前打听的消息没错的话,他们这次推出的作品应该是和卢旺达有关的作品。”也就是“卢旺达饭店”,“所以,估计他们希望复制‘辛德勒的名单’式的奇迹吧。”

    虽然卢旺达大/屠/杀已经过去十年了,但是在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之后,一名叫做保罗-卢斯赛伯吉纳(Paul-Rusesabagina)的人进入了公众视线,他在那场屠杀之中,解救了近一千名无助的难民,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让人们重新回忆起了那段灾难历史——那是自二战结束一来,最惨烈的一次种/族清洗事件。而后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卢旺达以及非洲其他地区的战火也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这一切听起来十分耳熟——让人忍不住就回想起“辛德勒的名单”的筹备过程,几乎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的,而卢斯赛伯吉纳的事迹也与辛德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卢旺达饭店”开机之后,就有媒体以“非洲辛德勒”为标题报道了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的事迹。西洋镜影业的算盘堪称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