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理念构思

    314 理念构思 (第1/3页)

    上一世的“罪恶之城”堪称是邪/典佳作,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四千万美元的投资换来了七千四百万美元的北美票房,还有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全球票房,虽然不能称之为一本万利,但作为一部R级的黑色电影,它却刷新了北美的票房历史,成为影史新黑色电影(Neo-Noir)的票房冠军,并且始终没有被超越。

    同时,电影的媒体综评达到了七十四分,IMDB评分更是在超过六十万名网友的打分之下来到了八点一分,顺利跻身IMDB两百五十名佳作的前两百名。更重要的是,电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化的拍摄手法,引发了无数讨论,使得电影不仅在录像带租赁市场大受欢迎,形成了特殊的追捧文化,而且还影响了许多电影的创作,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斯巴达三百勇士”。

    就好像历史上无数剑走偏锋的邪/典电影,喜欢的顶礼膜拜,排斥的弃之如履,但却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邪/典作品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现象,从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和生活的进步。

    比如说“银翼杀手”,这部作品在上映时票房惨败,口碑更是跌落谷底,可谓是彻头彻尾的溃败,差一点就让巅峰时期的哈里森-福特被电影公司弃用,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更是直接沉寂了十年。可是时光却为这部电影正名,这部当年的“烂片”越来越受到科幻迷和业界的赞誉,到了2000年前后,这部作品的影史地位已经足以和“2001太空漫游”相媲美。

    “银翼杀手”所构建起来的科幻世界和未来影像,包括颓废的美感、忧郁的情绪、迷幻的音乐等元素所构建起来的赛博朋克风格影响了无数科幻影片。

    “罪恶之城”也是诸多邪/典佳作之中的一员。不过,比起“银翼杀手”来说,“罪恶之城”对于影史文化的贡献就显得薄弱了许多。

    在“银翼杀手”之中,电影大胆地讨论了“什么是人”这样的哲学问题,在遥远的1982年,这一命题几乎是一个没有人涉及的神秘领域;但是在现在,这却已经成为了一代代电影人和科幻片难以绕过的重要问题。

    可是,在“罪恶之城”之中,风格化的影像和电影化的手法技惊四座,令人眼前一亮,几乎是以颠覆者的姿态震撼了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灵,强大的视觉震撼将“电影”这一艺术手法推向了巅峰。可是电影的情感支撑核心却显得太过薄弱,作品缺少了一个支撑起整个故事的价值观。

    以名垂青史的“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为例,这部暗黑风格的作品树立了一个几乎无法超越的标杆,将商业元素与邪典核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电影之中,小丑的骚扰和作恶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复仇,而是一种涉及暴力和血腥的唤醒大众的仪式;小丑的暴力和个人过往的恩仇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与某种救赎和启示相关。这就赋予了反面角色一种思辨和哲学的色彩,让正面角色也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这种价值观的摇摆和对正义邪恶的思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