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游侠儿

    第22章 游侠儿 (第1/3页)

“游侠儿?”

    明月也朝前方看去,却见那骚乱的中心,是十几个正分为两拨对峙的人。他们大多褐衣布帻,一个个都是青壮汉子,也有蓬头的弱冠少年,无一例外全都腰间带剑,此刻瞪大了眼睛,恶狠狠地目视对方,嘴里骂声不绝于耳,手则握住剑柄,随时可能出鞘。

    见长安君面带疑惑,李谈解释道:“邯郸女子喜欢游媚富贵,不肯安分度日,邯郸男子也不事农稼,这些人大多脱离了宗族,或在闾巷操持贱业,仰机利而食,依靠一技之长安身立命;或居无定所,四处交游。因为他们喜欢任侠为奸,整日慷慨悲歌,相聚游戏。故而,又称之为游侠儿。”

    他有些好笑地说道:“邯郸街头的游侠儿,成百上千,这些人往往强直刚戾,懻忮好气,互不相让,在街头不小心撞上,甚至是一个眼神,便能引发口角,乃至于拔剑相向,血溅长街……”

    “原来如此。”明月了然。

    从春秋后期开始,伴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宗法大氏族的解体,春秋早期“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局面彻底改变,士阶层成为社会主流。

    士也分文武,儒、法、名、纵横等诸子百家以文士身份闻名于世。相对的,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的风气比较兴盛,也有一批武士应运而生,他们就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群体,游侠。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果然如此……”

    明月不知道说这句话的韩非现在几岁了,不过此言真是一针见血,经过两百年发展,游侠已经成为当政者不得不正眼相看的一股重要势力,在列国都十分活跃。

    不仅赵地,山东六国均是如此,河内与濮阳一带“好气任侠,卫之风也”;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中山和北方的燕、代也是“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游侠儿的足迹遍布天下,也就严禁私斗和游士的秦国少些。

    既然眼前这些出身闾巷布衣的游侠都凭手里的剑吃饭,在江湖上混,最看重的是声名、面子,所以才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争一时之勇。

    李谈说,如果邯郸市面上有人围作一团驻足观望,并不时暴出叫好之声,那多半就是是游侠儿们因种种原因相邀决斗。这种私斗几乎每天都会在邯郸的大街小巷上发生,李谈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就算是再蛮横的游侠,也无法与王室官府抗衡!

    一路下来,他长安君的驷马车驾规格甚高,对面的车辆行人无不匆匆避让,岂能因这些游侠儿就停下了脚步?

    明月也想试试舒祺的胆量,就朝他颔首示意,舒祺当即仗剑下车,走到那群人跟前,大声喝令道:“大胆!汝等游侠儿,竟然在此聚众闹事,阻碍道路,可知国法为何物!”

    话音刚末,本来正在对峙的游侠们纷纷回过头,瞪着身材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