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不当禀军中而禀者

    第219章 不当禀军中而禀者 (第2/3页)

乡招募人手补县卒空缺。

    这三件事里,最先传来捷报的,却是肥平那边……

    ……

    肥平乃是赵武灵王国相肥义的远房族孙,人如其名,是一个微微发福的青年胖子,肉呼呼的脸颊上蓄了一点胡须,长着一双眯眯眼,笑起来眼睛更如一条缝,让人感觉很亲和,丝毫没有长吏该有的威仪。

    接受沙汰县卒的任务后,肥平本着长安君“先礼后兵”的方针,先让所有兵卒集合,细声细气地与县卒们打招呼,表明了来意,言谈举止里,还有一点腼腆。

    “长安君将发兵剿贼,虽有各豪长出壮丁相助,但县卒仍是主力,但县卒良莠不齐,故而长安君令我来巡视一番,清点名册,青壮有力者留之,老弱病羸者退之!”

    此言一出,县卒们议论纷纷,当下便有些担心自己不合格的老卒喊道:“上吏,若是离开县卒,可还有钱粮供应?”

    肥平扫了他一眼,温和地笑道:“当兵吃粮,若是不当了,自然是没了,虽不能战,耕田种地却做得到,县卒不是每人都有授田百亩么?养活一家人,应也不难。”

    那人苦着脸退了回去,说到这,肥平再不多言,解散前宣布道:“明日卯时,在此点名,而后开始沙汰,若有伤病归家未来者,请其长吏速速报予我!汝等可记住了?”

    “记住了!”县卒们偷偷瞧了瞧几位缄默不言的百夫,稀稀拉拉地回答,等肥平一走,却都炸开了锅。

    “沙汰老弱?这不是要断吾等粮,要吾等命么?”那些头发花白的老卒义愤填膺地说道。

    原来,他们都不是无偿征召的,而属于募兵。

    春秋之时,除了贵族的武装家臣外,并无职业军人。遇上两国交战,国君号召卿大夫,卿大夫号召领地城邑里的士、国人,一级接一级地征召,为主君打仗是国人的义务,他们得自带武器、甲胄、粮食、换洗衣物,无偿地入伍,等到战争结束才解散回乡。

    随着战争越发剧烈,征兵的范围从城邑里的国人扩大到了乡野的野人,再后来,卿大夫被郡县官僚替代,百姓也没了国人、野人之分,他们被国家编户齐民,名字一一写到户籍上,变成了庶民。每个年满十七岁的健康男子,不管他是住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被征召入伍的可能。这些人构成了战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