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形势转变2

    第三百零七章:形势转变2 (第2/3页)

接让高顺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赵云那边也苦于对方兵力过多而没有进展,在不动摇营内精锐骑兵的情况下,高顺觉得很难将匈奴人驱赶走了,但是如果再大量动用骑兵的会,必定又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匈奴人的主力没有遭受损失,自己就不能让骑兵损失太多。

    就在匈奴单于在大帐内下令调动兵马的时候,高顺此刻正和两位军师在帅帐内商议军情,有道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少数而已。

    很明显,现在在帅帐内的两位北疆军军师就是这样的奇才,高顺渐渐被眼前的局势给弄糊涂了,所以,他不得不向两位军师求教,希望能喝他们一起制定出合适的方案。

    帐内,高顺一直在和戏志才商议军情,两人不断交流,戏志才是从大局入手,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个战局走向,他认为,匈奴人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等时机一到,匈奴人必败无疑。

    高顺则是从两军交手的战役入手,从微观角度评价双方兵马的优劣和各自的优势,在他看来,匈奴人胜在骑兵机动性强,来去如风,但是,这个有点,恰恰也造就了匈奴人的最大的两个缺点。

    第一,匈奴人仅仅战马就有数十万匹,后勤压力太大,切管理较难,一旦出现瘟疫之类的灾害,匈奴大军就算是全毁了。第二,匈奴骑兵曾经威震塞外,但是,这几百年来,匈奴人还是依仗骑兵,兵种单一,所有骑兵的装备较差,都属于轻骑兵的范畴,很多人使用的还是青铜兵器。

    这样一来,北疆军这边就可以在匈奴人的这些缺点上大做章,相比较于匈奴人单一的兵种,北疆军有成建制的步兵,骑兵,这两者之中又具体分为轻重步兵,轻重骑兵,步兵之中又细分为长枪,刀盾等各部人马。

    如此一来,北疆军各种兵种相互配合,可以用最少的人数发挥最大的力量,原则上,匈奴一名骑兵足以抗衡三到五名步兵,可是,若是面对北疆军这样相互配的兵种,匈奴骑兵的战斗力也就下降到一比一而已。

    两人在分析的时候,作为北疆头号智囊的贾诩却默不作声的观察着自己的棋局,好似他两人的事情跟自己无关一般。

    不一会,有探子回报说匈奴大营有异常,高顺觉得可能是出事了,他立马派人去打探。不过,戏志才和贾诩缺好像听到了最好的消息一般,他们两人都站起来,神情严肃。

    过了一个多时辰,有探子传回准确消息说匈奴大军在拔营,似乎有撤退的倾向。

    高顺一时之间不能判定真假,再加上现在是晚上,他也不敢派兵追击,如果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就麻烦了。

    可是,戏志才和贾诩相视一眼后都点点头,两人好似猜到了什么,当高顺询问的时候,戏志才只是淡淡说道:“让他拔营,咱们只管盯着就是。”

    高顺明白两位军师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故此不再担心,他一边派人继续打探,一边又召集军中将领,准备商议军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