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 弓箭行人各在腰(7)
六一六 弓箭行人各在腰(7) (第2/3页)
厂,真是将“蛇蝎心肠”演绎到了处。
朱慈烺点了点头,却见徐惇继续道:“不过当时臣想单独开班帮助东厂培养人才,既然这教材不妥。此事自然不该如此操作。”
“说来听听。”
“殿下,”徐惇脑中运转如飞。“如今收罗情报的衙门在大明共有四家。我锦衣卫、东缉事厂、总参军情司、兵部职方司。虽然各有偏重,但许多基本知识却可以共通,而且个别特长在四衙门都有用处。臣以为,可以谍报班为骨干,建立一所大堂,专门培养各种人才。然后由四家各自选拔,各取所需。”
“教材也是由四家共同出人力编写,教员就从四家抽调。”徐惇道。
朱慈烺闻言一听,也不由佩服徐惇的反应和果决。
如此一来,锦衣卫看似失去了一个固定的人力宝库。实际上却将影响力扩张到了四个情报部门。无论怎么说,谍报班仍旧是骨干,而教员肯定也都是锦衣卫出身——东厂如果能有足够的教员,也不用眼红锦衣卫了。
从名声上看,兵部职方司和总参军情司都胜于锦衣卫和东厂,但兵部职方司更需要地图绘制方面的人才,军情司需要情报分析方面的人才,与锦衣卫、东厂需要的谍报人才基本不重叠。
只比较锦衣卫和东厂的话,恐怕更多人愿意选择天亲军的锦衣卫。
徐惇这招退避舍之中,还蕴藏着以退为进的意思。
朱慈烺没有理由扼杀内部竞争。只要能够拿出成绩说话,无论他们谁赢谁输,都是大明获益。
朱慈烺装作没有看透徐惇的心思,道:“你能如此息事宁人,正是我所乐见。”
徐惇微微躬身,道:“若是能够因此弥补累臣之过,臣也安心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
这所校因为性质问题,并不能像武备大那样明目张胆地喊出“谍报”两字。在朱慈烺前世,人们常用“无线电报培训班”或者“速成班”之类的名字打掩护,而现在肯定是不能用的。
“校名就叫:皇明国安大吧。”朱慈烺道:“我过些日会题写好校训送去锦衣卫。”
校训就是:卫国安民。
“谢殿下。”徐惇谢道。
朱慈烺看了看座钟,客气地端茶送客。
的确一如属下们对他的评价,对事严厉得乃至严苛,对人却温柔地乃至于溺爱。
……
崇祯二十二年,天下越发安定了,但战时制的后遗症却越来越多地浮现出来。
对人类社会而言,任何制都像是一种新的病毒。这种“病毒”如果能够适用。就会成为疫苗,帮助维持更健康的明状态。一旦失控,就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历史上的改革家都可以算是医生,有些人成功了,比如制定周礼的周公,坚定推广郡县制的李斯。也有些人失败了。结果就是给整个明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疤痕。
朱慈烺在崇祯皇帝、在周后、在无数属下、臣民眼中戴着层层光环,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作为一个在后世勉强可算作成功人士,朱慈烺并没有伟人们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