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零 旌旗荡野塞云开(3)

    六八零 旌旗荡野塞云开(3) (第2/3页)

也算一笔额外收入。

    曾经只种在边角废地的番薯、土豆、玉米,如今也开始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成片的土地。

    虽然它们的用处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救命粮了。

    时光如梭。朱慈烺终于在一连串的好消息之下等来了冬至。许多地方仍旧将冬至视作新年的开始,对于朱慈烺而言。冬至则是一年辛苦劳作终于结束标志。

    在隆景三年,货币发行量终于能够满足广大国土的需要了,当然,这也有朝鲜、日本的功劳。大明从这两国进口了大量的钞票纸,质量并不比大明自己生产的差,而量却更多。

    只要钞票能够稳定下来,朱慈烺也就不用担心国内的白银储备了。后世百姓都只关心手里的钞票,谁会关心国库里的黄金白银?只要大家淡忘了黄金白银,那么大明在对外的金融战中就有了可以动用的武器。

    因为现在的欧洲还是金银本位,而且根本没有金融防御的意识。大明要想派兵打过去还不现实,但通过金融商贸对他们进行一轮不见血的掠夺,却并不困难。

    这件大事了结之后,朱慈烺的心事就放了一半。

    剩下那一半,就是太上皇帝出巡的事了。

    崇祯和周后眼巴巴地又等了一年,还好宫中有皇太孙可以逗弄,也不觉得无聊,但对于久久不能成行还是颇有怨念。

    “又是一年了,你那个天气预报还没弄好么?”周后催着朱慈烺道。

    朱慈烺对崇祯和周后的拖延借口主要就是“天气预报”。开始只是采集气象信息,找到各地的气象规律,比如温度变化、旱季雨季、降雨量如何。在朱慈烺的说法里,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让南幸更安全舒适,是皇帝儿子的一片孝心,希望能够得到成全。

    实际上气象局的设立则是为了指导农业耕作,也能防止地方官员滥报灾荒,借着天高皇帝远欺瞒朝廷,骗取救济粮。

    至于预报本身则纯靠有经验的农老进行预测,可靠度极低,也属于“搭架子”的工作。

    “气候问题倒是解决了,不过儿子觉得,如果明年再南幸大概更好些。”朱慈烺道。

    周后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瞬间就被朱慈烺转移了注意力,问道:“为何会更好些?”

    “母后,明年朝廷要在京师推行一种大机器,值得一看。”朱慈烺笑道。

    周后对此毫无兴趣,抿了抿嘴唇,长长地一眨眼,目光却已经斜向飞了出去。崇祯倒是很好奇儿子到底弄出了什么机器,连声追问。

    “是用蒸汽机驱动的犁机,车腹下方有铁钩。刺入土中之后,犁机启动,铁钩自然犁出一道道田垄,一日之间能做出两倍于牛耕的活计。”朱慈烺说道。

    在田间,两牛加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能犁个二亩、三亩地。若是再加大工作量,牛也吃不消。如今换上了蒸汽机,虽然行得慢,但犁得更深,不需要停机休息,只要不断加煤就能一直干下去。

    之所以只是两倍的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