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典故五
第 5 章典故五 (第1/2页)
原文:东山高卧,谢职求安。
译文:高高地躺在东山不愿意出来谋求职位,只要求能够安静地生活下去。
典故:东山高卧
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谢安,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安石。年40余始出仕,后位至宰相。谢安少负盛名,任司徒府佐著作郎,称疾辞,后隐居会稽东山(今浙江绍兴市境内)。
谢安,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原文: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译文:尧帝的时候有九年的时间受到洪水的灾害,汤朝建成后有七年没有下雨,旱灾异常严重。
典故: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用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才将这水灾完全消除。
汤建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