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禅达金”的来由

    第271章 “禅达金”的来由 (第1/3页)

人生在世,计较得失在所难免,但事分两面,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在卡拉迪亚这一点尤为明显,封建等级制度中君主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人身依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协调并维护利益的契约。面对外来的入侵者,领主保护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利益,还要保护附庸的利益,来回报所受到的尊崇、贡奉以履行相应义务。佃农作为最主要的被统治阶级,没有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自由,渐渐沦为受封建主剥削和奴役的农奴,但在最基本的生存和繁衍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便会选择接受、忍耐并自发的维护,所求极为微薄。由于土地的层层分封,出现了“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封建等级制度变得愈发的复杂和混乱,争夺、冲突和割据的局面导致平民的生活苦不堪言。领主也大多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闭关锁国的日子,只要统治权力被承认,依附强者也并无不可。

    当芬拉德堡东墙北侧的箭楼起火,男爵老杰拉德心内清楚,破城已是必然,没有了箭楼的牵制和阻碍,堡内又缺乏人手,挨到城头的大火退去时,便无力阻止海寇再次攀城了。老杰拉德有些后悔在海寇来袭时没有选择弃城,那虽然会导致芬拉德家族在当地的信望大失,但总好过如今被堵在城堡里一个也跑不掉的情形好。继续抵抗下去显然是没戏了,他不甘心将全家人的性命断送在此便宜那些远亲,抱着一丝侥幸他决定走一步看一步,下令家臣在主楼和堡门所在的北侧城头上打起了白旗。

    老杰拉德豁出去了,他心里已做了最坏打算,只要海寇能保证家人安全离开,他什么条件都能接受。毕竟海寇不会长期盘踞在芬拉德,狠狠心大出血换取家族平安,等海寇退去再改换大旗就是了。至于对上级领主和下级臣民的解释也很容易,他已抵抗过履行了君、臣义务,只是实力不如海寇无可奈何,投降更是为了保全领民,大义为名的理由随便都能找出来一大把,用来安抚上、下并消除不良影响。

    这种事并非没有先例,北地受海寇袭扰数百年,如果一一追究起来,各家领主岂非人人自危,王室和北地统领都不好追究太过,反而还得帮扶一把以笼络人心。库林家族自从于五十多年前的北征中在西依斯摩罗拉河口遭逢大败后,水面力量可以说是精锐尽丧,人员的损失倒还是其次,为数不多的大型舰船损失至今未能恢复。战后,窝车则湾库林家族私家池塘的称呼彻底成为历史,为了防备海寇库林家族不得不更多的倚借周边诸侯的力量,北地沿海位居贸易转运枢纽的几家诸侯趁机崛起,即便库林家族仍享有北地统领名义,但想要指使也得掂量下该许以什么样的条件用于交换。

    此时是1253年,而四年后的卡拉迪亚,在大众观点中都认为是禅达当年第一个投降了海寇,使其得以立足,导致诺德人随后的大举入侵,芮尔典王国在北方的统治崩溃后彻底解体,卡拉迪亚也因此陷入了大范围的割据混战局面。可实际上,直到日瓦车则会战结束,艾索娜以继承法理上的女王名义(而非是作为国王哈劳斯合法妻子所取得的女王名义)与拉格纳单方面达成和议,承认诺德人在北地建立的统治,以及岑达尔家族流亡母族领地的阿拉西斯二世身死,禅达人的抵抗也从未停止过。他们始终拒绝“诺德人打仗,卡拉德人种地”的被统治方式,选择将剑握在自己手中,其实根源是因贸易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及依附工、商业生存的人口与诺德统治者争夺该地域的商业特权,而北方领地遭到侵夺、消减,统治权益受损的流亡贵族和降服贵族也或明或暗的参与、资助。

    所以,真正率先降服的其实是芬拉德男爵老杰拉德,而作为千金市骨的回报,或者说是诺德人后来出于多面作战不堪重负的选择,为拉拢统治范围内的旧芮尔典贵族,以库林家族旧领之一的德雷根岛北部为封地,被加封为库林堡伯爵的加拉德正是他的长子小杰拉德。当时位居社会底层的民众没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舆论宣传的渠道也都掌控在上级统治者手中,一直负隅顽抗的禅达作为诺德统治者眼中的刺头,不仅遭逢城镇被毁的厄运,还平白背上了叛徒的污名,成为北地和平的破坏者。老杰拉德毕竟年纪大了,经此一难没多久便忧病交加而死,但他反而因为死得早成功甩锅,芬拉德家族世代传袭的旧领不久便遭侵夺,他的长子加拉德后来虽被转封为库林堡伯爵,可库林家族并未绝嗣,卡拉迪亚也纷争未止,流亡在外的约瑟夫长子朱利安一直冀图于恢复领地,而被一众诺德领主包夹在德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