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反常

    第八章 反常 (第3/3页)

  “。。。老雷,出了问题归出了问题,但有些话你不能乱说,我们可是完全按照规范要求打了那么多洞,别说做假,就连偷工减料的情况都没有。怎么到你口中,我们的工勘报告就成胡编乱造的啦?你这样说你是要负责任的你知道吧。。。”

    “那你们谁能告诉我,你们的报告都说持力层在25米以下,最高也不会超过负20米。可我们在钻孔的时候,很多钻机在负10米左右就碰到岩层。你们看看这些采集的样本,这些可都是在负10米左右采集的。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不是特么的中风化是什么?这些不是岩层是什么?你们谁能告诉我,这特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怎么回事?听过作陪的周工长解释,李华勇才恍然大悟,他终于知道自己之前的疑惑到底从哪来。

    这个项目确实遇到了问题,而且看上去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这些人口中的“工勘报告”,全称叫做“工程勘测报告”。一个项目建成:规划,勘测,设计,施工,交验这些环节缺一不可。勘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早的一个环节。

    所谓“勘测”,就是弄清楚在建项目地底下的情况。为什么说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呢?因为只有做好勘测,才能给设计提供依据,然后进一步指导施工。

    因此可以这样说:勘测是设计的基础,而设计又是施工的基础。

    比如面前这个项目,设计方选择了“桩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桩基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来承载整个上部建筑物的重量。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桩基呢?桩基的孔径需要多大?桩长需要多长?设计方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那就需要以工勘报告作为依据了。

    从周工长的介绍中李华勇了解到,在这个项目中,设计方选择了一种叫做“承载桩”的设计。

    桩基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所谓的“摩擦桩”,“承载桩”等等,这里就不加一一介绍。而所谓的“承载桩”,应该算是最普通的一种桩基。

    “承载桩”又俗称为“坎岩桩”,从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坎岩坎岩,也就说这种桩基必须坎在地底下的岩层上。

    大家可以进一步想象,对于这种桩基来说,工勘报告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切设计和施工的基础。

    “工勘报告都说岩层在负20米以下,可是我们在施工中发现,有些桩基的确是在20米之后才见岩,可也有不少桩基,在10米左右就见到岩层了。我们雷队就在为这事和勘测院陈院长他们争吵。唉,真是头疼啊,业主给我们的桩基施工工期只有5个月,可现在都快过去2个月了,就因为这点破事,我们的总进度还没完成十分之一。。。”

    嗯?20多米的坎岩桩,在10多米就见到岩层?这种情况太反常了。按说国内勘测院的水平也没那么离谱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来自后世的“李副总工”这时候陷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