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小聚民心

    第十四回 小聚民心 (第3/3页)

张家的名声。再若乱说,就逐了你出去。让你死后也入不了我张家祖坟!”

    那人挨了一下,有挨了骂,当即不敢乱说了。族长张范,却又把目光转向了张山说道:“先生,你却是我村最有出息的人,却是说个主意。”

    张山皱着眉说道:“那国师也不知道是怎样的人,却也不好说。若他是有道之辈,只是门人随从不法,却还好说,我等只需告到观上,自有那国师为我们做主。就怕那国师也是无得之辈。我等却是不好办了。若是那样,我等也只能写万民书,求李老板把此事上达天听,请官家为我们做主了。”

    那族长当即点头认可。

    李民暗中生气:说的我好像真的就那么不堪一样。难道我是坏人么?

    李民有心逗他们一逗,故意说道:“恐怕就是上达天听,也不见得管用啊。据我所知,那国师在京里面,威风的很。连蔡京,高俅,都对他礼敬三分,当今的官家,更是对他信得很,一心拜他,求取长生大道。你们即使上万民书,恐怕也奈何他不得。反回被官家认为刁民生事。却是更难活了。”

    张山和张范,顿时眉头皱的更紧了。一旁有先前说道产的人,颤抖的说道:“族长,要不然,咱们也学其他寺观的村落一样,每年各家轮流给那国师进献一名女子,讨那国师的欢心,免了村里的灾祸吧。”

    那族长闻言,当即身子一颤,好似更加老朽了许多。半晌,低首说道:“若是如此,也只能那样了。”

    张山闻言,当即怒道:“族长不可!奸人当道,我等岂可拿自家的女子,讨他的欢心!大不了。我等举族迁往他处也就是了。”

    张范当即犹豫不定。背井离乡,抛弃祖业,这同样也是张范这个族长难以容忍,接受的。

    李民一看,玩笑不能再开了。明显这些人,绝对没有拿这事当玩笑的。显然,除了他李民外,弄不好真的有什么寺观,欺压那些依附寺观百姓的传闻,以至于让这些人怕了。

    李民当即正色说道:“诸位莫慌。实不相瞒,我就是当朝的道德普惠国师李民。尔等虽被封作我的封邑。却也是与往日无二的。只是把往日交与官家的税赋,交与我清福宫,以做供奉罢了。我李民保证,决不额外增添田税。”

    张山和张范,当即愕然。直到李民取来文书,印信,与二人看过。二人这才信了。当即给李民跪倒拜谢。其他村民,也全都跪倒了一地。

    李民又是安抚了一番。并宣布,由张氏的族长张范,继续担任张家村的庄头,里正,负责张家村与他李民地清福宫联系、办差。

    此后,李民又逐一暗访了各个村落,除了把清河村的那不得人心的里正,直接命武松打个半死,换了一位得高之外,却也一切照旧。不过,这一番暗访,却让李民地名头,在他这几千户的百姓中,响亮了起来。毕竟这些小百姓,却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国师的。

    而李民在走访了七个村落后,虽然落实了身份。树立了形象。可李民的麻烦事,却也来了。

    修建清福宫,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就算山石木料可以就近开山砍伐。可那些工人的吃饭用度,总还是需要有人管的吧。那荒山野岭的,连个正式道路都没有,这些日常的用度,却又如何的运送?

    而且,初次之外,青州知府慕容彦达,虽然奉皇命,要配合李民修建清福宫。可慕容彦达本身,对这个建筑却是不懂得。他也就是抓一些民夫的差,派些徭役给李民出个人力。而一些高手匠人,却是没有的。而他没有,李民手下也没有。若是光靠李民设计。

    对不起,李民不是建筑系的高材生。没那个本事,若是让李民主持规划。最后能出来一排现代的厂房,或者小二楼,那就绝对是奇迹了。巍峨的道观,那却是不要想了。

    李民有心找人去京城通知他那俩徒弟,让他们给赵佶说说,从工部弄些高手匠人出来,可又怕因此让那赵佶找到机会,再次大手大脚的花钱。那可是一个不知道钱都是老百姓血汗的主。何况,赵佶现在还在修着神霄宫,延福宫等各大宫殿,更是一个雄伟的艮山计划在筹备。花钱用人的地方多地去了。李民虽然阻止不了,可不到万不得已,却也不想再插上一脚。

    尤其是李民对于修建清福宫,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最主要的,却是想招收子弟,以便于找出几个能放电的徒弟来。李民可不想一个宫殿还修几年,影响了他培养放电法师的计划。

    只是,赵佶明文给他修建清福宫,而且连钱都发下了,不盖也是不成的。最少也要走走样子,弄出一个还能住人的宫殿来,以防日后赵佶来个参观住宿什么的。

    好在,李民为难的时候,月茹却给李民出主意说道:“爷!莫要犯愁。我曾看那师师姑娘画工甚好。有颇有学识,想来,她依山画一个宫殿,却是不成问题的。只要有了样子,让那些匠人自去做,也就是了。”

    李民闻言,心中一动。此事若让李师师办了。却也正好修复两人的情感。李民当即与李师师商量,李师师正闲着没事,而且也正自悔过,有心与李民修好。当即高兴的接了。

    样图的问题,算是给李民解决了。

    而李民其后也没闲着。决定在清福宫修建之前,先在张家村,划出一方土地,修建一套宅院,以供众人落脚。随后在一张家村为中心,修建一条道路,连接青州城与二龙山,以便于今后修建清福宫。

    然而,正是李民把落脚的地方,选在了张家村,李民的真正麻烦,却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