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 第八回 治国之道

    第二十三卷 第八回 治国之道 (第1/3页)

    这是谁?

    李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还真不好问出口。当皇上当的像他李民一般,连朝中大臣是谁都不知道,他李民也还真是算的上昏君级别了。

    而且,李民要捧的那个李纲,竟然竟然还给他使眼色,让他李民别来硬的。

    李民很郁闷。这要是在以前,哪怕他李民是个大忽悠,在这堂堂正正的逼问下,那也栽了。好在,如今李民的学问虽然没见长,可境界与反应智慧,那可是强多了。

    李民当即淡然说道:“尔等忠义,朕知,甚幸。然,朕之志,非建一朝之廉政,勤政。自古以来,有圣明的帝王,可昏庸的更多,即使是上古圣皇之英明,尚有转公为私者,朕即使勤政,也不过一朝一代,朕之后,何人敢保其不昏庸、平凡。

    贤德者,百姓之福,昏庸者,百姓之祸。

    朕虽不敢比上古圣皇,可却也敢称绝不昏庸。

    故,朕常思,如何可使历代君王,皆贤明,不祸百姓。

    朕,甚有心效法上古圣皇,重立禅让之制,以圣贤者为皇。

    然,自小皇家培养之精英,尚有德行不够者,圣天子周围,尚有佞言蒙蔽者,而今民众,更非上古民众淳朴无私。禅让之制,也未必能代代贤良,否则,上古禅让也不会中断,更不会出商纣之流。

    故,朕曾为此忧心多时。

    幸,朕修道法,偶通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无争而无与争。

    朕勤政一点,无有百官爱民,也不见得能让百姓更好,有百官爱民而无朕亲政,百姓也一样会安居乐业。

    故,朕礼聘百官共建理想之国。

    朕不亲躬,非朕之怠政,实是朕知众卿出仕为官,皆是胸有抱负,心系百姓,欲一展所长,施惠万民之辈。

    朕与众卿厚禄,让众卿无衣食琐事之累,朕与众卿权职,让众卿无束手无力之桎梏。众卿有此嘉遇,还不放手施展满腔才华,还要朕与你们什么!”

    李民一番话,当即把一干起哄表现忠臣气节的臣子,全都给说楞。确实,李民要钱给他们钱,要权利给他们权利,他们还要李民给什么?总不能他们该干的,也让李民去干吧。

    可是,就这么被李民说的无言,他们这些人还真有些不甘心。怎么着,这皇上不上朝,到有礼了。

    可这时,一旁的佞臣之流,却都明定了李民的态度,当下,张邦昌一党的莫俦就出班奏道:“陛下,臣惭愧。臣未能体会圣心,实该万死,陛下所言甚是,陛下与我等厚禄职权,我等自应各守其职,为陛下分忧,为万民施惠。若还要陛下事事亲躬,耳提面授,村夫小吏皆可干得,还要陛下高官厚禄的礼聘我等干什么。臣惭愧,臣当立志尽职,不负陛下信任托付。”

    这莫俦刚刚说完,他这一党的王时雍、徐秉哲等人,当即也全都出班大声说道:“臣惭愧,臣当立志尽职,不负陛下信任托付。”

    张邦昌这一党刚说完,秦桧留在朝中的万俟卨一伙人,也是当即痛哭流涕的向李民表忠心,要誓死尽力尽职,为李民分忧。

    这就是党派的厉害所在,党同伐异,不管对错,只要党派中人说了,一个党的就立马声援。远比非党派人士各自为战的团结多了。

    李民当下看的暗暗摇头。无怪乎李纲这么大的能耐,老是在朝中玩不转呢,这君子的朋而不党,还真是比不过这小人的党同伐异。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却是张邦昌与秦桧两党人士在支持他李民的言论,李民自然也不好说什么不好。

    反正,满朝文官大臣们再怎么蹦达,全国的军权都牢牢掌握在李民亲信的几个死士手里,李民更有政治部始终在军中保持着为李民进行洗脑宣传,这些朝中的大臣们也是蹦达不出什么花样的,只能安心治理朝政。

    故此,李民趁着张邦昌、秦桧两党的人员在为他李民歌功颂德,那几个不认识的貌似忠义的大臣正被他李民无为而治的新政治理论震慑的没回过劲来之时,淡淡的吩咐道:“尔等回去好好想想吧。”

    随后一使眼色,一旁跟随李民上朝的老太监米有才,当即大声喝道:“退朝!”

    李民随即就在群臣下意识习惯回答的“恭送万岁”的山呼中,溜了。不过,李民一出朝堂,还是让人把李纲给提溜了来。且不说李纲今天的表现实在是不够意思,一点替他李民分担的都没有。就是他李民不认识的那些臣子,李民也得问问李纲这是怎么回事。别人也就罢了,那个浩然之气直冲霄汉的家伙,李民不知道根底,那真是心中痒痒。

    别说,这李纲跟李民还真是君臣默契,李民想找李纲,那李纲还想找李民呢。李民派去的人根本没走远,那李纲就在小门那候着呢。

    李民当下在小书房见了李纲,左右也没外人,李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