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 第十回 打了再说

    第二十三卷 第十回 打了再说 (第1/3页)

    他这是要干什么?

    看完手中的密报,李民稳稳的坐在书案后,默默的琢磨着。

    李民琢磨的他,不是别人,正是耶律大石。就在李民京中一片思想变革的酝酿中,高禛的战报来了。

    自辽皇耶律延禧的印信到手,高禛舍弃步军,急行军,三天奔驰八百里,急掌握燕京,并以燕京为据点,全面接收了耶律延禧的军事力量。

    虽然在接受耶律延禧的军事力量当中,有不少的辽国贵族,并不认同投靠李民的共和国,可辽国之中的主力,如今却几乎都是北方汉人军团。纯契丹族的劲旅,又都是皇室的绝对力量,少数几个贵族不满,掀不起什么大浪。

    有着参谋部的统筹,以及高禛的临阵决断,李民和平接受辽国的一战略,进行的相当顺利。不过,由于李民军队的介入,原本在辽国皇室正统,与耶律大石中兴偶像之间摇摆不定的辽国权贵们,却是几乎一股脑的投入了耶律大石的麾下。

    没别的,这些辽人权贵虽然爱慕中原的繁华,却还不至于向耶律延禧那么的狂热,更没有耶律延禧不寻中原靠山,就要被耶律大石篡权废除的巨大压力。要他们抛弃百余年来养成的辽人远比中原人武力强大的虚荣,并入中原的一统,却是不亚于把他们的脸踩到地上蹂躏。

    故此,这帮耶律延禧和耶律大石之间的中间分子,在耶律延禧投靠中原之后,民族内部矛盾转为民族外部矛盾之下,全都投了耶律大石。不过,这种局势的演变,也在李民参谋部的推演之中,所以高禛得到的命令就是一个快,以快打慢,让对方来个措手不及。

    可即使如此,耶律大石得了那么多辽国势力投奔与支持,对其辖下的领土统治力,也是极大的增强了,摆脱了麾下战将多,可治理人才少的困境。

    空出手来,耶律大石更是提出了驱除汉族入侵的口号,号召全辽护国圣战。

    在这种情况下,李民参谋部推演的二阶段,却是向着二阶段最坏的演变生。

    而高禛为了确切知道耶律大石狼人军团的战力如何,在试探性的接触战中,更是一败涂地。原本宋辽交战时,惯用的弓弩,以及防御辽人骑兵突击的密集枪阵,根本防不住狼人军团的突击。这要不是李民防范万一,把高宠派到了他老爹高禛身边听用,高禛被不住就因为这趟试探的接触战,直接交待在那里了。

    可高宠虽然神勇过人,体内更凝聚了能量经脉,可也是猛虎难敌群狼,单是护着他爹高禛突围,就受伤非浅。高禛败战一场。

    虽然如此惨,稍稍出乎了李民以及李民参谋部的意料之外,没想到耶律大石的狼人军团的战力会如此高,远比那和岳飞军团小队遭遇战的送上来的实力情报还强大。

    可这却也不算太出格,毕竟李民与参谋部当初计算耶律大石狼人军团的战力时,也已经把狼人军团的战力设想过几等划分。

    即使是最坏地步,只要高禛的一阶段计划完成的好,快突击,占领燕京,依托燕京的城防,就应该能把耶律大石的狼人军团钉住那里,有着岳飞军团的呼应,耶律大石绝对无法全力攻击高禛军团的。只要高镇稳扎稳打,守住燕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以高禛多年的领军经验和谨慎,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在试探的接触战中,高禛完败了,可高禛试探用的,却多是收编的辽军,高禛的主力骑军,以及后续到达的步军军团,却全都是实力无损。

    凭借这燕京的城防,高禛还是打退了狼人军团的进攻。

    可问题是,高禛在守城时,并没有感觉到狼人军团的搏命进攻不说,更收到了耶律大石写给李民的信。

    李民现在琢磨的就是这封信。

    耶律大石信上的言辞很恳切,很是念李民以前的帮助情分,但态度也很坚决,不希望李民中原的汉族,干预他们辽国契丹族的内政。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毕竟耶律大石虽然曾为李民的徒弟,可那时的李民既没有金丹大成的境界,惑心**也没有大成,只是靠着忽悠,以及部分的协助利益,让耶律大石这等枭雄彻底放弃本民族的身份。死心跟随李民,那是不可能,耶律大石有如此信,很正常。

    可问题是,耶律大石那封信的末尾,却是邀请李民当面叙话,说是有圣山长老意欲与李民商椎天下格局。

    这就让李民很是搞不懂了,这耶律大石既然不认同耶律延禧向中华的合并,那除了打,还有什么可商椎的。难道他能接受中原如今招安的辽国领土,还是他有把握说服我退还这些招安的辽国领土?

    还有,这圣山长老又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耶律大石背后还有人?难道这就是耶律大石狼人军团来源所在?

    李民盘算半天,却是觉得均有可能,只是情报不全,无法定论。不过,有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