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三章 总有混子

    第二三一三章 总有混子 (第3/3页)

稳妥,让全卿先往京城,坐镇兵部,而你留在居庸关,算是一次合理布控,如今陛下出游,最大的问题在于军中安稳,兵部尚书被人猜忌不得不去找寻陛下,而你作为朝中元老,又是兵部侍郎,难道不应该做点儿什么?”

    王敞眼睛瞪得大大的,问道:“那我到底该做何?”

    谢迁不由带着苦笑,显然这位兵部侍郎并不是没有觉悟,而是在他面前装糊涂,或者说这也是王敞中庸心态的体现。

    谢迁、陆完和杨廷和等人可以打冲锋,但王敞则非常内敛,在兵部也属于那个因循守旧的存在。

    谢迁道:“旁的先不论,先将从紫荆关得到的消息传到司礼监两位公公那里,回头再跟太后请示,让两位司礼监公公早一步回京,这边留下你我便可。至于陛下,太后不用太过紧张……干脆太后那边的事由我来做,你只管把事通知到司礼监。”

    王敞问道:“这深更半夜的,贸然前去叨扰好吗?能不能明日一早再去……”

    谢迁没好气地道:“不行,必须得马上去。汉英兄,咱都是一把年纪的老家伙了,不能让年轻人看不起啊。”

    ……

    ……

    随着王敞将消息传到司礼监那边,再由司礼监中人将消息传回京师,张太后跟杨廷和等人马上知道紫荆关跟灵丘县城的大致状况。

    张太后最关心的是儿子的安全,在确定朱厚照平安无事,只是染了小恙后,多少放心了些,但她仍旧对此不能完全安心,望着杨廷和时语气带着些许迫切。

    张太后问道:“皇儿到底几时开始往京城走?保国公跟杨尚书那边,还没有见到皇上的人吗?”

    杨廷和对于现在收到的这些消息有些不满,杨一清刚给他来信,他还没理清头绪,转眼居庸关又来了消息,两边消息没有做到完全对称,他不希望张太后这里的消息都是旁人送达,而希望所有消息都出自他的奏禀,但显然他的权势还没到那种可以只手遮天的地步,张太后对他的信任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杨廷和道:“只要兵马顺利抵达紫荆关,用不到两天他们便可面圣,到时就可以劝说陛下回京……只是如今尚且不知陛下态度如何。”

    张太后叹道:“若皇儿肯回来的话,也不至于去这么多人,此番还是让保国公保护好皇上,万事要以皇上的安全为先。”

    “是。”

    杨廷和脸色显得很拘谨,行礼之后面色带着些许回避,显然是有些事不能去对张太后言明。

    随后张太后问道:“沈卿家可是已见到皇上?如今他人已到了灵丘吧?”

    杨廷和摇头道:“估摸是到了,但是否面圣成功,仍不得而知,太后娘娘明鉴,虽说灵丘到京师距离不是很远,但因消息阻滞,会让很多事在几日后才能传达,沈尚书到如今都未对灵丘城内的事情向朝廷禀报,这……多少让人心里不安。”

    “【】嗯。”

    张太后微微点头后,问道,“那就是说,沈卿家仍然有可能会对皇儿不利,是吗?其实不必过分担忧,不是说皇儿都好端端的?有那么多锦衣卫在,还有张公公和小拧子他们护驾,就算不能劝说皇上回来,总归能保护銮驾安稳吧?”

    杨廷和这才意识到,当张太后听说儿子已平安无事跑出来骂地方官办事不力后,已没之前那种因紧张而造成的手足无措感,此时张太后好像更愿意心平气和接受儿子胡闹,不太愿意怀疑沈溪这样的朝廷肱骨重臣。

    彼一时此一时,张太后最紧张的时候,恰恰是所有消息都没有,只有沈溪传回京城关于皇帝外出游玩暂时失踪的消息。

    杨廷和很睿智,他知道一些事不是随便就能深化印象的,强行挑拨张太后跟沈溪的关系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就算杨廷和对沈溪有一定不满,但也不会说因为沈溪的崛起而彻底违背一个臣子的原则,让他去做一些恶意中伤的事情,他也是不屑为之的。

    杨廷和本身也很讲原则。

    张太后又吩咐道:“快些劝回皇上,再就是让谢阁老早些回京师,这京城岂能总没有主心骨在?杨卿家做事得体,这件事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