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格局(五)
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格局(五) (第2/3页)
接下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等大报,也宣布发布电子版。
《读者》、《知音》、《故事会》等等出版量巨大的杂志,也纷纷宣布,即将要制作电子版,在SkyBook平台发布。
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出版机构入驻,就连报纸、杂志都发布电子版。其他以出版实体书为主的出版社,自然纷纷开始宣布,计划跟小伙伴公司合作,发布电子版。
由于SkyBook节约了纸张和流通成本,所以,电子出版物的定价,肯定是非常低廉的。比如,一本20万字的实体书,书店里面的售价通常是20元左右。但是,SkyBook上电子版零售价格一般是5元。
对于传统出版行业的作者而言,20元一本实体书,每销售一本能获得2块钱的稿费,已经很难得。销售1万本实体书,作者其实才拿2万块钱的稿酬。而且,实体书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出版之前的波折,也是非常巨大。出版社一般不愿意轻易的给一些难以评估市场前景的作者出书。
电子版的图书,小伙伴公司虽然是跟出版社签约,而不是直接跟作者签约。但五块钱一本电子书,7成的销售额给出版社。因此,合作的出版社,在电子平台上每获得一次订阅,可以获得3.5元的分成。
这3.5元的分成,刨除实体书的纸张、渠道之外,其实跟卖真正的纸质书,所获得的收入是差不多的。
而小伙伴公司建议出版社原则上跟作者们采取五五分成,也就是说出版方拿1.75元,作者拿1.75元。
这样的分成比例,跟出版纸质书的收入比例,大致上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卖5元一本的电纸书,其实,跟卖20元一部的纸质书。对于出版社和作者而言,基本上,获得的净收入和稿费,没多大的区别。
在互联网平台上相同的销量和字数下,对于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几乎是一样的。
而传统的出版市场每年虽然有千亿规模,但除掉了教材之后,实际上的这个市场,能有百亿元规模就很难得了。这个百亿元,大多数都是被纸张、油墨、书号费、渠道费用等等给瓜分了,作者和出版社本质上,能获得了收入只有不超过50亿元。
也就是说,假设SkyBook平台上,一年销售的图书市场规模超过50亿元,即可比线下的图书市场(除教育、报纸)产生的效益还要庞大。
100亿元的市场,也不过是1000万部电纸书而已。
1000万部电纸书很多吗?王启年深信,一点也不多!目前受限于产能,但预计每个月销量也不应该低于20万部。
如果产能增加的话,每月销量可以增加到40万部以上。
1000万部电纸书,应该是不到两年时间,就可以达成的战略目标。但得抓紧市场跑马圈地,如果是苹果、安卓等等触摸屏手机和平板电脑出版了,电纸书市场还未发展壮大之前,那么,就没有机会发展壮大了。
为了顺利完成战略目标,小伙伴公司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在台湾催促元太科技公司尽快的生产。
人停机器不停,一天三班倒的生产电子墨水屏幕。
而受到产销两旺的影响,元太科技对于电子墨水屏幕前景预估的比历史上更乐观,所以,计划投资1.5亿美元,扩建生产线。计划将电子墨水屏幕的月产量从现在的每个月不到20万,扩充到月产量100万块屏幕的程度。
除了元太科技生产的屏幕之外,小伙伴公司自然也在做多手准备,跟国内的液晶屏幕龙头,京东方科技公司联手,计划在TJ市成立一家Sipix电子纸屏工厂。
元太科技独家垄断的电子纸E-link相对而言,技术比较成熟,对比度、亮度,以及响应速度比较快。但这个专利,元太科技不肯授权。
而Sipix技术在远离上跟E-link差不多,但由于研发的时间不如E-link,所以,目前略微逊色一些。
不过,长远来说,Sipix屏幕投入更多研发成本,未来可以不逊色E-link屏幕。
当然了,以上两种屏幕都是黑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