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准备工作

    第四百四十八章 准备工作 (第2/3页)

合最主流的观众,因此,一些不适宜主流观众的元素会打磨掉。

    这些东西被打磨掉之后,自然就更加符合商业化的标准了,对于票房其实是有利的。

    当然了,那些艺术片的导演,对此肯定是深恶痛绝,觉得商业片太可恶了,把那些“有思想”、“有内涵”都给去掉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纯粹迎合市场的东西。

    但在商业片的大拿王启年看来,打磨掉的那些东西,都是会让观众昏昏欲睡,若是下载到电脑上看,很多人都会选择快进,不想要看的那些沉闷剧情。

    如果不沉闷,不想要快进,反而观众看的很兴奋,很刺激,很激动的剧情。那在王启年看来,就是商业元素!

    简单说,商业元素就是让主流观众最喜欢看,最希望看,看完之后,还会向更多人介绍,拉更多人看的东西!

    反之,就不是商业元素!

    在王启年看来,剧本必须要达到好莱坞大片级,让观众容易看懂电影。即使,过去没有看过《四大名捕》、漫画、电视剧的观众,必须也能迅速的懂!

    就像是《西游记》改编的影视剧,观众几乎没有看不懂的!除了因为《西游记》的故事的角色深入人心之外,《西游》原著剧情就比较经典,随便拿出一段拍拍电影,都是有头有尾。

    能把故事写的那么通俗易懂,其实也是一种本事。绝大多数的家,古今中外的,真正能把故事写的那么通俗易懂的其实很少,真要是做到,长篇故事里面随便截取一篇,都能有头有尾,并不影响观众理解。大致上,也只有《西游记》、《水浒传》之类的经典了。

    本质上,能把故事写透彻,即使是通俗,应该也是经典。为什么,《西游》和《水浒》能做到随便挑选一段出来拍摄,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除了是因为这些话本,其实并不是一个两个作家闭门造车的写出来的。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先后不同版本的话本。之后,这些作家收集了很多话本,作为素材进行完善修改出来的。

    问世后,几百年之间,这些被修改了无数次。真正的作者,绝不是吴承恩、施耐庵等等个人的功劳,而是无数民间的创作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