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苏宁
第六百二十九章 苏宁 (第1/3页)
除了水电两投之外,王启年感兴趣的标的着实不少,比如,正在转型期间的苏宁电器。
以前,苏宁电器是A股市场上的大众情人,白马股中的白马股。基金经理标榜自己的过去业绩,一般都是提自己过去曾投资过茅台、苏宁这样大公司。于是,很多投资者就非常崇拜的把钱交给他打理。
由此可见,苏宁巅峰时期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强大!
苏宁电器上市IPO的发行价仅16.33元每股,而其股价进行后复权处理2010年巅峰时期的股价相当于是1300多元,上市6年时间给投资者回报率近百倍。
这个回报率,即使跟腾讯去比较,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2013年的苏宁已经持续几年出现业绩下滑,投资者显然对于苏宁的转型没有多少耐心,因此出现了业绩、股价争相下滑。
苏宁的股价从2010年1月的21元多(复权价1300多),下跌了2013年的4块多。
即使考虑到2010年4月份,苏宁有过10股送5股,4.56元最低价实际上应该相当于2010年1月份的6.84元。但即使是这样,苏宁对比2010年的股价,跌幅接近于70%!
曾经是成长股之王,A股市场的白马王子,随着连续几个季度业绩和股价表现低迷,很快就被视为破落户,被投资者争先恐后的抛弃。
除此之外,以前曾经写过无数夸奖媒体和机构,也纷纷开始转为冷嘲热讽。还有少部分的苏宁粉丝,被市场嘲讽的体无完肤。
毕竟,苏宁是在转型!
历史上,很多公司都有过转型,转型成功自然是前途无量,更多转型失败的公司等于是加速自杀。老的主业日渐凋零,新的业务投资却不断亏本,一直没有出现起色,自然是死的更快了。
所以,投资者往往既期待转型,又害怕转型!
实际上,苏宁在2010年巅峰时期,跟腾讯、百度、阿里的差距也不是很大。但是,2010年巅峰之后,苏宁的模式出了问题——电商渠道崛起,挑战了线下渠道的优势。
原本,苏宁模式相当于是线下的淘宝网,电器连锁店里面的很多柜台,都是出租给电器品牌厂商,让电器厂商把自己的商品摆到苏宁的店铺的货架上,而苏宁则可以从电器厂商手里面赚取不菲的租金。
这种模式本质上也就是“包租公”和“二房东”模式。包租公既是有的店铺是苏宁自己买下来自有物业资产,柜台切分成一块块的招租,显然比整个店铺出租更赚钱。二房东既然是有的店铺不是苏宁买的,而是它长期租的店铺,这个租的店铺切分成一块块的柜台招商,厂商们支付昂贵的租金把自己的商品拿上去上架。
除此之外,苏宁渠道销售的商品,消费者货款是打到苏宁的账户上。苏宁可以延期几个月,再向厂商支付货款。过去,大量占用了品牌厂商的货款作为无息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苏宁用于投资了不少商业地产,进行门店和仓储的扩张。
地产的涨价,也造成了苏宁即使零售不创造价值,光是打时间差,把现金流用于投资地产,地产涨价获得的收益率,既可以惊人的收益率。
在2010年以前,苏宁是真正的暴利,赚钱赚到手抽筋,而且,增长速度也快的惊人!在04年~10年这几年时间内,同期的腾讯、百度,也比不苏宁快到那里去!
这个模式在历史上的非常牛逼的,90年代的国美、苏宁都是靠这种模式崛起。曾经这种模式,不仅仅打的国内的百货零售公司溃不成军,海外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头也纷纷水土不服,盈利能力和成长速度完全不能跟苏宁、国美相比。
阿里的淘宝和天猫的模式,本质上是苏宁模式的互联网版。淘宝搭建一个平台,然后,商家自己去进货,商家自己负责卖货,商家自己出快递物流成本。然后,好不容易成交了,还得接受平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