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放赈(为乱乱的来盟主加更)

    第八十二章 放赈(为乱乱的来盟主加更) (第2/3页)

发放赈济的报告。

    袁灏再次推迟了亲自巡查土地丈量工作的出发日期,主动请缨,将两篇公文的写作任务揽到手中。经过两天没日没夜的努力,袁灏将成型的两篇公文交到了赵然手中。

    论文采和语句的老辣,赵然自问远远赶不上袁灏,看完之后深表佩服。

    赵然尤其注意到,在这两篇公文中,袁灏都有意无意的将责任往前任方丈曾致礼头上扣。他隐晦的指出,是因为曾致礼的不作为,令李彦思等党项头人的叛乱意愿逐渐成长,并导致李彦思等人完成了粮食的积储和兵甲的整备;更是因为曾致礼的纵容,导致了红原党项人和汉民之间严重的对立情绪,以致红原的布道事务和民治事务始终未能走上正轨。

    赵然本来一直在考虑,是否提交一篇参劾曾致礼的疏文,他相信,只要自己弹劾曾致礼,又有那么多铁证如山,应该能令曾致礼灰头土脸一把的。

    但弹劾时应该怎么措辞,赵然还没想好,因为弹劾曾致礼,势必要牵连到袁灏及白马院的三都,乃至八大执事,其中的分寸,很不好拿捏。

    袁灏这两篇文章交上来,等于解了赵然的难处。这两篇不是参劾的参劾,既将曾致礼的错误说得一清二楚,又没有牵连到白马院其他同道,同时还避免了赵然“后任参劾前任”的恶名坐实——虽说赵然并不惧怕这种恶名,相信足够曾致礼喝一壶了。

    看完之后,赵然问:“后面的供词、证据都串上了么?”

    袁灏道:“方丈宽心,断不会有破绽的,嗯,便如方丈所云,形成证据链了。”

    赵然想了想,道:“监院在文中赞扬了守御所军士,这很好。我的想法是,能否加一个折子,专门替守御所军士请功?尤其是对守御所宁守御的功绩,不妨多添几笔,再拔高一些。”

    袁灏道了声“明白”,当场起草了一篇替红原守御所请功的文字,须臾便呈递上来

    二人相视一笑,赵然提笔划了圈、签了名:“准报,天鹤宫、川西总督府。”

    至此,年前的诸事便算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正旦大斋醮。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