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几项治策

    第一章 几项治策 (第2/3页)

引党项人置换田地,白马院画了一份官道修筑路线图,将之张榜公布在了道院门外的白墙上。实际上,这份计划并非赵然拿出来恐吓威胁党项人的,而是实实在在要搞的。

    在配售耕地和草场的时候,白马院就刻意将规划中官道路线附近的地都留了下来,没有配售出去,目的就是为了修路时不引起纷争。

    三条官道,一条从西门出,勾通月亮渡红原守御所,总长三十里;一条自北门出,勾通切瓦河谷松藩卫中军大营,总长五十二里;还有一条从南门出,沟通哲波山、羊拱山、海子山和大君山,总长一百二十里。

    松藩的地形比较平坦,所以筑路的难度比龙安府要容易得多,赵然打算在秋收前完成西线和北线道路的修筑,当然,为此他又让白马院向慈善金再次借贷了两千银子。

    光有银子,粮食运不进来也是没用,除了鼓励各家商铺向红原输送粮食外,赵然紧急动员南归道人,依靠蓉娘赠送的大型储物锦囊,连续往粮食充裕的湖广跑了三趟,运回粮米两千四百石,这才初步缓解了红原的粮食危机。

    首先动工的是西线的三十里官道,为此,白马院征募了一千五百人,还是老办法,通过修路换取粮食。赵然在开工的那天,特意做了一场田土科仪,他没有动用法符和灵果,用的都是普通符纸和普通果子,以及普通的酒水,前后花费超不过十两银子。

    真要花个几千两银子,也未尝不能把土地和山神请出来,但土地和山神有那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么?他们能够把道路直接修好么?赵然对此持严重怀疑的态度。如果只是搬运砖石、平整土地的话,赵然表示,用他们的成本太高——关于这方面,大君山洞天中有一批免费的专业人才。

    于是,民夫们白天忙碌,挖掘泥土、规制路线、填充石子,睡上一觉之后,就发现昨天白天初步清修出来的路段已经完成了路面夯实,下一段路的碎石、松土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