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回护

    第四百三十二章 回护 (第2/3页)

孩交流了些什么大人们还说话我娃忽然伸了个小脑袋言了。口齿清晰声音清脆悦耳“只一事不明才华既分大小却要如何度量何以区分?让吾辈如何效仿跟进?”

    听罢一愣和兰陵不约而同的望着对方两厢迷茫的摇摇头唯有李贤贼眼放光的盯了怒不可遏的王勃看。我娃被不良少年当枪使了当父母的还无能为力。场面上一个公主一个郡王身份在那摆着先没有我插嘴的份;兰陵也不会因为一个刁钻问题而斥责孩子毕竟针对的不过是个身份卑微七品小吏。既然合情合理当妈的自然要给儿子撑腰兰陵立刻点头同意甘蔗这问题提的好有深度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模样盯了王勃弄的才子脸色数变。

    很空泛个概念连朝堂上还众说纷纭正说反说都容易得罪人拿出来刁难个涉世显浅的孩子就过分了;而且从甘蔗嘴里问出来还带了居高临下的嘲讽意味因为李治本人颇不喜欢前诗后赋的轻佻文人在他治下的大唐实用主义特色鲜明。风气上则以纯良、朴实、勤劳为主色调。像王勃这种艺术家难获高层青睐。

    绝不能正面回答必要时得使出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要搁我是王勃想都不想就指了对面那个和公主喝酒地学监就是史上罕有地大才。一句话就把包袱扔出去还一副谦逊有礼的模样请教对方成才的全过程。他说地好了就真心赞誉不愧这大才之名;说的不好肯定损了堂堂学监面子。正好报了刚刚折辱之仇。

    不适合做官啊看着王勃认真考量的样子心里不是滋味。这就是文人和文官地区别。文人吭哧吭哧的绞尽脑汁也要作一番解释死都不会把大才的头衔从手里让出去;官员则不同不会主动把这种空洞的评语朝身上揽毫无价值还惹祸上身。

    毕竟是长公主的邀约亲王作陪;王勃能作为主宾出席必然在他所处的***里引起不小的震动。席间宾主言谈举动都会成为关注地焦点。一旦有不合时宜的言论传出去这孩子往后就不好做人了。

    “大才者立业之才。风云际会逢时而出。古之齐桓公释前怨重用管仲成就霸主基业;汉高祖得遇韩信臂助横扫6h。”说之类目光环视了下众人从容道:“若鲁庄公从善如流兵败之时诛除管仲桓公则……”

    我历史不错对齐桓公上一代的家族不伦恋情很感兴趣至于他和管仲如何如何也顺便有点印象……傻孩子啊想当韩信都无所谓至少李世民给韩信平了反;可拉管仲出来不是找事情嘛!当了公主、亲王地面赞颂唆使兄弟阋墙争王位的当事人是大才还成就xx霸主这和当今元以仁、孝、礼、义治国的总方针就有了冲突!

    再不阻止怕得出事!刚打算弄个动静出来兰陵抢了我前面皮笑肉不笑的打了声哈哈硬生生将王勃引证论据的前言打断;笑颜依旧可心下已经不对劲了。李贤、王勃看不出来我和甘蔗则默契的对视一眼咱家女掌柜火了。

    “大才创业立业之才不假可子安后面这么一比却多有偏颇。鲁庄公兵败时诛除管仲齐国则难成霸主了?若刘邦无韩信相助汉家江山仅为镜花水月?”兰陵拍着扶手站起身来看看李贤又看看甘蔗缓缓摇摇头“所谓***际会所谓应世而出不过是以时论才个托词而已欺世盗名之辈惑众谬谈;且不论管仲如何齐桓公立位后赦免谋逆之徒并委以重任是何等心胸?一国之君有此卓识、度量何愁霸业不成。即便不得管仲若大一个齐国就没有可用之才了?”

    “韩信何许人也?刘邦亦能从善如流刚愎自用的项羽岂能争锋?难不成他人只是摆设唯韩信一人专美?”说这里看了看汗如雨下的王勃回眸朝我一笑“子豪以为这才贤一说是逢时而出还是应人而出呢?”

    “恩应人!”这咱不含糊。兰陵的意思是把王勃交给我落了昨天她还怕我造次现在觉得还是让我弄死的好。看着王勃白的小脸心下惋惜口无遮拦惹祸端啊年轻的代价。这话在家说、和朋友说、跑酒馆说都无所谓可你跑了李家人的家宴上公开撇开统治阶级大谈创业立业还风云际会应时而出就好像一天雷在刘邦面前闪下个韩信刘邦抱了韩信大腿哭了求人家打基业这不叫大才叫大逆不道。

    你得揣摩统治阶层看待事物的角度与芸芸大众的区别不能想当然的乱比喻。在他们眼里知人善用的明君治下才会出现旷世奇才不是你有本事是人家培养雕琢的好玉不琢不成器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陛下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