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千秋大业

    第一零七章 千秋大业 (第2/3页)

才子,这再正常不过。可是在乱世中,一个强有力的男人,远比那文文弱弱的所谓才子强上百倍。诸葛玲喜欢这种安全的感觉,可是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她这是喜欢上了刘闯。

    “我……”

    “姐姐,若你不喜欢孟彦哥哥,咱们还是走吧。”

    “为什么。”

    “这平白无故的受孟彦哥哥那么多恩情,早点走早些了断,免得日后这恩情多了,反而成仇。”

    诸葛玲犹豫一下,却没有回答。

    而诸葛亮则沉声道:“但是若姐姐喜欢孟彦哥哥,那就别放手。

    孟彦哥哥虽不是那种俊俏男儿,却极有担当。他喜欢三娘子,而且与三娘子曾同甘共苦,感情很深。可这并不代表,姐姐就没有机会。我觉得,姐姐若真要孟彦哥哥欢喜,还要想点办法。不然的话,等到那位荀娘子也来了,到时候你恐怕一点机会都没有,那才是可惜。”

    “去去去,小孩子家,懂得什么?”

    诸葛亮脸上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突然负手道:“关关之鸠,在河之洲。

    孔子曾说,饮食男人,人之大欲存焉。姐姐若喜欢孟彦哥哥,也算不得什么丢脸的事情。可若是因为害怕,或者其他原因,明明是喜欢,却中途退缩的话,到头来后悔的,却是姐姐。”

    诸葛亮一副人小鬼大,我什么都明白的表情。

    让诸葛玲羞怒不已的同时,又觉得颇有道理……

    “我怎知,刘公子喜欢什么?”

    诸葛亮嘿嘿一笑,“姐姐,孟彦哥哥喜欢写奇巧淫技。

    你看他,之前创出马镫高鞍,后来又设计出新式的车轴……还有,还有,他前些日子,又重新设计了一种短辕犁,与而今所用的长辕犁有大不同。只是他公务繁忙,却没有功夫钻研。

    姐姐不也喜欢这些东西吗?

    既然如此,何不与他多多请教,自然而然……”

    “小小年纪,不好好读书,偏琢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孔明,我看你是皮痒,想要讨打!”

    诸葛玲颇为心动,但表面上,还是一副羞怒的模样,伸手就要打诸葛亮。

    诸葛亮连忙闪躲,一溜烟儿跑出房间。

    站在长廊上,他看诸葛玲没有追出来,于是长出一口气,露出一丝苦笑。

    想我堂堂诸葛孔明,康成公弟子,而今却要为这些事情费心劳神。姐姐,我能帮你的就这么多,其他的就要靠你自己。

    诸葛亮很清楚,如果诸葛玲不喜欢刘闯的话,那就不可能一直呆在这边。

    虽然诸葛亮口口声声说要写信去荆州,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写过一封书信。而诸葛亮呢,也不想离开。一来能够在郑玄门下求学,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二来,他也喜欢呆在刘闯身边,时不时听刘闯唠叨一句‘孔明,你怎么看’,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尊重。

    可是,如果二姐决意要走,那他就必须随诸葛玲一起离开。

    这不是诸葛亮愿意见到的结果,可之前诸葛玲一直羞羞答答的,好像不好意思,让诸葛亮看着,就觉得着急。正好,因为荀旦这件事,可以让诸葛玲明白自己的心,对她,对诸葛亮而言,都不是一个太坏的事情。如果诸葛玲不喜欢刘闯,诸葛亮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

    但如果……

    诸葛亮搔搔头,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道:孟彦哥哥那么胖,怎地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

    刘闯当然清楚,他如果和荀旦成亲,对他而言,有许多好处。

    荀谌而今在袁绍帐下,为青州别驾,齐郡从事,协助袁谭治理齐郡。

    有荀谌在,刘闯就可以免去许多压力……特别是袁谭那边的敌意,至少能够减轻不少。可是,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娶了那位颇有后世新女性特质的荀旦,刘闯有不太乐意。要说起来,这妞儿的胆子可真大。兵荒马乱的,说离家出走就离家出走,她就不担心在路上发生意外?

    刘闯一方面派人打探荀旦的消息,另一方面,他和麋缳商量了一下,决意暂避风头。

    你不是要来看我吗?

    这如果见了面,少不得会有尴尬。

    所以,我不见你!

    刘闯打定主意,尽量避免这桩婚事。

    他喜欢麋缳,他爱麋缳……更不要说,麋缳陪着他一路同甘共苦,他都不能委屈了麋缳。

    第二天一早,刘闯就带着飞熊卫,匆匆离开高密,前往夷安县城。

    这一来嘛,是为了避免和荀旦见面。

    你二哥现在就呆在这里,你若是过来了,肯定要被荀匡抓回去,这件事也就可以告以段落。至于会不会因此而触怒荀谌?刘闯没有想太多。反正,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委屈了麋缳。

    同时,他去夷安,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从高密到夷安,快马加鞭,用不了一天。

    傍晚时分,刘闯一行人便抵达夷安县城。一进夷安,他就发现这座毗邻胶水的小县城中,透着几分雅致气息。

    夷安县令左伯听闻刘闯抵达,连忙在县衙门口相迎。

    他年纪也就是在三十出头,举手投足,透着一股子书卷之气。

    一袭白裳,更显卓尔不群的气质。

    “夷安令左伯,见过灌亭侯。”

    刘闯被封为灌亭侯的消息,已经传遍北海,左伯知晓此事,也不算意外。只是,他和刘闯没有太多的交情,或者说,他不知道如何与刘闯拉近交情。所以在称呼上,左伯和王修等人有很大不同。王修会称呼刘闯为‘公子’,以表示他对刘闯的敬重;而左伯却称之为‘灌亭侯’,虽然同样是表达敬重之意,可这灌亭侯听上去,似乎比‘公子’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