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有一更了。。。

    今天只有一更了。。。 (第2/3页)

辽西可真冷。”

    太史享跺了跺脚,对刘闯苦笑道:“早听说辽东苦寒,没想到竟会是如此。

    我们经过冀州的时候,这一身衣服尚有些厚重。哪知到了右北平才知道,似乎是有些少了。”

    刘闯微微一笑,“大家一路都辛苦了,先去休息,添些衣服,免得着了寒。””

    而后,他朝着徐庶三人拱手一揖道:“元直,广元,公威,这次是我有些莽撞,三位先生千里迢迢,长途跋涉而来,想必已经辛苦了。我知元直想立刻见老夫人,不过老夫人而今不在临渝,而是在孤竹城。天色已晚,不如先安顿下来,休息一下,明曰一早我派人送元直前去。”

    徐庶身高七尺七寸,生的极为英武。

    也许是早年习剑的缘故,所以在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子英气。

    相比之下,孟建孟公威仪表不俗,颇有威仪,但略显文弱;而石韬石广元……乍一看,就好像一个老农,有些土气。但他却有一种内敛的英气,若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得出他的深浅。

    说实话,徐庶对刘闯原本有些不满。

    幽州自古以来,便是苦寒之地。刘闯却把他的母亲带来幽州,让徐庶感到非常恼火。万一生了病,又该如何是好?可母亲来信,却告诉他,她是自愿跟随刘闯而来,并无强迫之举。

    这也让徐庶感到无可奈何,他刚在荆州立足,本打算把母亲接去荆州。

    却不想……

    这一路上,徐庶怀了一肚子的怨念。

    可是见刘闯如此礼遇,也不好发作。他在荆州,也时常听人提起刘闯,并且对于刘闯的迅速崛起,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在刘闯弃青州而就辽西之后,徐庶这一路上,也认真的打听了辽东的情况。此时的辽东四郡,总人口大约在七八十万上下,如果再加上乌丸等异族,人口达百万之众。

    没想到,这偏僻辽东,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口,着实让徐庶吃了一惊。

    东汉时期,比国力强盛,比得是什么?无非就是钱粮和人口……人口,就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要知道,整个幽州共11郡、国;县、邑90,人口四十余万户,约250万人。

    一个辽东,就占居了幽州总人口近三分之一。

    这也使得徐庶三人,对辽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中原大战将起,袁曹争霸的格局已经出现。可以想象的出来,一旦袁曹之争落下帷幕,胜者必将统一北方。而刘闯在这时候选择辽东,是避让?亦或者另有图谋?的确让人感到好奇。

    所以,徐庶是抱着怨恨和好奇的心思来到辽西。

    当然了,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孤竹城的南山书院。

    此时南山书院尚未修建完毕,可就冲着郑玄管宁邴原胡昭荀悦这些名士大儒的名头,便足以吸引很多人前来。徐庶三人本来在荆州已经拜入水镜山庄求学,听闻徐老夫人来到辽西,三人不得已向司马徽请辞。哪知道司马徽却感慨不已,说三人去了辽西,倒是好大福气。

    “而今康成公等人已抵达辽西,势必会重开南山书院。

    可惜我身体不好,受不得辽东苦寒,否则定要前去,共襄盛举。你三人到那边,若有机会,不妨拜入康成公等人门下求学。相信你们在那里的收获,会远胜于在这边,说不得另有一番机缘。对了,我有一位好友,也是荆州名士,名叫黄彣,想必你们也都听说过他名字。

    他而今就在辽东,你们不妨去拜访他一下,说不得可以有更大的机缘……”

    想当初,黄祖斩杀祢衡,影响甚大。

    荆州士人对江夏黄氏,也颇有指责,但是对黄彣,却依旧是极为赞赏。

    徐庶三人当然听说过黄彣的名字,所以也感到非常惊讶。也正因此,三人才没有太多的抗拒感。

    司马徽虽然是荆州名士,但若是和郑玄这些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

    三人也存了求学的想法,随刘斌太史享前来……而刘闯对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也让三人心中的怨念,减少许多。

    这一路奔波,也的确是有些累了。

    徐庶在刘闯的安排下,到驿馆中歇息。

    麋竺笑道:“孟彦似乎对这三人,颇为看重啊!”

    刘闯点点头,正色道:“这三人之中,至少有两人,有郡守之才。”

    “哦?”

    麋竺闻听,顿时产生了好奇。

    来临渝的路上,他与三人倒是有不少交流,觉察到这三人的见识和学识,似乎都不是很差。

    但刘闯却说,这三个人当中,至少有两人可以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