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汉室宗亲

    第261章 汉室宗亲 (第2/3页)

能放过这个张俊乂。

    想到这里,刘闯那骨子里收集牛人的恶趣味,再一次爆发了!

    “仲达,你立刻下去安排,给我盯住张郃。

    他一举一动,乃至于在渔阳吃喝拉撒,都要给我做详细记录。不过,不得我命令,不得妄动。”

    “喏!”

    司马懿躬身领命,便退到一旁。

    诸葛亮和陈群,都露出了疑惑之色,忍不住问道:“主公,这张郃莫非有什么特殊之处?”

    当然有特殊之处!

    那可是曹操帐下鼎鼎有名的五子良将之一啊。

    刘闯微微一笑,并未回答诸葛亮的问题,而是笑道:“大家谁知道这个张俊乂的情况?”

    张郃在冀州,名声响亮。

    可是在其他地方,却还是无名之辈。

    刘闯手下的冀州人本来就不多,赵云和夏侯兰两人虽说是冀州人,但一直身处于底层。所以刘闯开口询问的时候,众人都面面相觑。刘闯看罢,不禁暗自感慨一声,多少有一些失望。

    没办法,虽然孙子兵法早有‘用间’的说法,但是人们对于情报学,始终流于表面。

    这与时代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不可能似后世那样对情报信息极为看重,更衍生出各种专业间谍。这时代的细作也好,耳目也罢,都是有一说一。上面怎么安排,下面就怎么去做,没有任何专业性可言。刘闯不懂如何培养间谍,更不清楚,这情报搜集究竟是怎样的做法。

    可在后世那种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每天电视中谍战片层出不穷。

    哪怕是最浅薄的谍战片,对于东汉末年来说,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他向司马懿看去,司马懿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羞愧之色。身为黄阁执掌者,担任着刘闯的耳目。可是刘闯知道的事情,黄阁却不清楚……这让心高气傲的司马懿,又如何能承受得住?

    “公子,我当年在淳于琼帐下效力时,倒是听说过张郃的名字。”

    这时候,夏侯兰却突然出人意料的站出来,躬身道:“张俊乂勇武过人,善于治兵。

    不过我觉得,他这个人最大的优势,还是他善于学习。记得在和黑山贼交手的时候,张俊乂开始连战连败。可是后来,他却越打越漂亮,乃至于最终大获全胜。当时军中有人说,张郃虚心好学,每战之后,勿论胜负必然会与部曲讨论,并记录下战时过失,已作为警醒。

    只是后来他前往幽州参战,协助麴义对抗公孙瓒,我便不太清楚他的事情。”

    “你这一说,我好像也想起来了。”

    赵云突然开口道:“张郃这个人我似乎也有些印象。

    界桥之战前,他的确是败多胜少。可后来渐渐的,居然扭转了占居,竟使袁军从劣势转为持平。

    不过再后来,麴义参战,此人便没了声息。我后来随刘备前往徐州,也就不再清楚。”

    赵云和夏侯兰的话语,让中堂上所有人,都生出警惕之心。

    司马懿和诸葛亮,更是表情不一。

    诸葛亮露出一抹赞赏之色,轻轻点头;而司马懿则一脸凝重,闭口不言。

    刘闯看在眼中,脸上露出笑意。

    “袁绍帐下,能人众多,只是袁绍不会使用。

    可如果因此便生出轻视之心,你我早晚会吃大亏。

    曹操更是如此……只不过他能过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我们要努力去了解对方的每一个细节,唯有这样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落笔有神……仲达,此事便交给你来负责,你看如何?”

    这可是洗刷黄阁屈辱的机会!

    司马懿再次起身,躬身领命道:“懿定将此事办妥。”

    只不过,司马懿说的‘此事’,可不单单是指张郃。他下定决心,要想办法弄清楚对方所有人的情况。

    同时,他心里更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只是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非常模糊……司马懿觉得,他还需要再认真的进行一番琢磨才好。

    “高句丽使者,到了何处?”

    “回禀皇叔,据太史慈禀报,高句丽使者已经抵达西安平,不日将动身前来。”

    “是何人为使者?”

    “据说,那使者名叫带固,是伊夷模的妻兄。”

    “待会儿派人去拔奇王子家中,向拔奇王子请教一下,这个带固的情况。”

    “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