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白马之战(一)

    第265章 白马之战(一) (第2/3页)



    今汉室衰颓,正是我辈博取前程的时候。若父亲这时候丢了性命,岂不是辜负一身所学?孩儿以为,若曹操真要劝降父亲,父亲不妨假意归附。如果真过意不去,不妨为他做些事,偿还了这份情意。他日若知道玄德公下落,父亲再去也不算迟,总好过白白在此丢了性命。”

    一番话,令关羽眉头紧蹙。

    他诧异的看着关平,沉吟不语。

    关羽发现,关平长大了……比之从前,似乎更多了几分独立思考的能力。

    心里非常欢喜,但同时又感到有些不满。

    归降曹操?

    关羽虽然对曹操也颇有好感,可自从许田围猎之后,他对曹操就有些敌意。关羽和刘备张飞这样的人不一样,他就是一个平民出身,对汉室始终存有几分忠心。曹操当日作为,让关羽感到很不舒服。归降曹操虽然可以暂时保住性命,可是一想到曹操的野心,关羽又有些犹豫。

    “父亲,如若身死,即便为汉室忠臣,又能如何?

    天子所需者,非是慨然赴死者,而是能为汉室效力之人……这一点,玄德公很清楚,三将军也明白。甚至包括刘皇叔,更心知肚明。你看刘皇叔,为了能保存实力,不惜抛弃根基,前往辽东那荒僻之地。等闲人或许觉得刘皇叔是无胆和曹操对抗,可其实……刘皇叔所为,何尝不是为天子保全实力?个人荣辱,又算得甚事。若为大汉故,便粉身碎骨又何妨?”

    关平说的大义凛然,关羽也不禁怦然心动。

    就在这时,忽听土山下曹军一阵骚乱,紧跟着一群人簇拥着曹操来到土山下,查看情况。

    山上的下邳军,顿时露出惊慌之色。

    关羽左右看了一眼,也觉察到,军卒们已士气全无。

    曹操围而不攻,也使得山上军卒的士气渐渐消磨殆尽。

    最初,大家可以抱着决死之心,愿意同关羽一起赴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这绵绵细雨,人困马乏,饥寒难耐。原先的决心,也就慢慢被磨掉。现在,那股子决死之气已几近于无。

    就在这时,一匹战马冲上土山。

    马上大将远远便高声喊喝道:“我乃夏侯惇,云长何在?我有话说。”

    关羽和夏侯惇也算是老相识。

    当年刘备和夏侯惇联手攻打吕布的时候,关羽驻地和夏侯惇的军营相隔不远,所以也有些交情。

    后来在许都的时候,夏侯惇生病,关羽也曾探访过夏侯惇。

    所以见夏侯惇前来,关羽诧异看了关平一眼,却见关平看着他,一言不发。

    心里,叹息一声。

    关羽起身,迈步向夏侯惇走去。

    也就是在这电光火石间,关羽已做出了决定:坦之所言,倒也有一些道理……

    ++++++++++++++++++++++++++++++++++++++++++++

    建安五年三月,刘备兵败小沛。

    徐州起事,更像是一场闹剧,曹操甫一出兵,所有的一切便随之烟消云散。

    刘备在乱军中,与张飞、陈到失散。

    他带着徐宣,狼狈而逃。

    眼见徐州局势已无可挽回,他索性和徐宣一同投奔袁绍。

    袁谭在青州接到刘备后,待若上宾,并迅速通禀袁绍知晓……按道理说,徐宣随刘备逃走,海西徐氏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好在这时候徐宣的族叔,也就是袁术手下的九江太守徐璆,偷走了袁术手中的传国玉玺,辗转来到曹操营寨,将玉玺献于曹操,令曹操为之大喜。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看似权势惊人,可是却少了一件足以证明他正统地位的物品。

    袁绍持大将军印号令河北,可是曹操却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玉玺。这就好像后世许多洪荒中描写的镇压气运之物。袁绍的大将军印就是一件可以镇压气运的宝物,而今曹操得了玉玺,不禁可以对抗袁绍的大将军印,同时还可以将袁绍所谓的气运分掉,化为己用。

    徐璆献上玉玺之后,海西徐氏便获得了保障。

    曹操也知道,徐宣所作所为,更多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很难牵累整个家族。

    于是,他拜徐璆为徐州刺史,携大胜办事还朝。

    此一战,曹操不禁是战胜了刘备,解决了徐州之乱,更震慑了江东孙策。这也使得他在短期之内,不必再有后顾之忧。而且,劝降了关羽,也使得曹操极为欣喜。他一直很欣赏关羽,无奈关羽对刘备一直是忠心耿耿。这次关羽归降,也有条件……若他日得知刘备的下落,他还是要前去寻找。对此,曹操虽然不太高兴,可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