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幽州牧

    第309章 幽州牧 (第2/3页)

初哪怕是拼着落一身骂名,也应该把刘闯留在许都……

    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刘闯已经成了气候,虽然在曹操看来,刘闯的实力还不算强大,却已经有了左右天下大势的能力。

    幽州牧,幽州牧……

    若给了这小子幽州牧之职,恐怕就如刘闯所言:一遇风云便化龙!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苦笑一声!

    ++++++++++++++++++++++++++++++++++++++

    建安六年四月,刘闯派荀悦回许都,请求幽州牧之职。

    此时曹操,正欲提兵北上与袁绍决战,收到刘闯书信之后,他很快便做出决定,拜刘闯为幽州牧。

    斯年,刘闯二十二岁。

    大多数人在他这个年纪,尚一事无成。

    可刘闯却已经为一方诸侯,虽幽州苦寒偏荒,但终究是一方大诸侯。

    同时,汉帝又在朝会上提出,刘闯开疆扩土,有功于汉室,封良乡侯,拜卫将军,都督并幽,假节钺,开府仪同三司。

    诏书一出,顿时令天下震动。

    如果说,刘闯席卷辽东让天下人不得不正视他的话,如今他成为幽州牧,已拥有为天下人侧目的身份和地位。

    刘备此时,方至荆州。

    得知刘闯官拜幽州牧,忍不住顿足抚胸。

    “时无英雄,竟使竖子成名!”

    他对刘闯是嫉恨交加,更破口大骂。

    内心里的嫉妒,难以言述……也正因此,更坚定了刘备的信念,一定要尽快组建起自己的班底。

    也许是受了刘闯的影响,他的目光旋即落在荆南荒瘠之地。

    不过,刘表虽收容了刘备,却不代表他对刘备没有提防……虽然刘表帐下臣工为刘备求取荆南,可是在蒯越蒯良兄弟的反对下,刘表最终没有答应,只让刘备暂时在樊城栖身休养。

    蒯越对刘备没有好感。

    此前他曾出使青州,与刘闯有过接触,故而对刘备也做过一些了解。

    在他看来,刘备此人善于蛊惑人,而且野心甚大。

    若此人在荆州立足,必然会为荆州招惹来祸事……所以,即便是刘备数次拜访,可是蒯越都闭门不见。

    这也让刘备颇感头疼,他很清楚,若想在荆州立足,没有荆州五大姓的帮助,绝非一桩易事。

    荆州五大姓的关系,盘根错节。

    刘备万分苦恼,也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曹操兵发河北的消息,传入荆州,立刻引得所有人关注。

    但刘备并没有太过在意,以他目前的情况而言,袁曹之战谁胜谁负,与他都没有太大关系。他所关心的,无非幽州刘闯,以及他如今身处的荆州。该怎样才可以得到荆州人的接纳?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刘备坐在门廊下,编织一双草鞋。

    只是他手上编着草鞋,可是却心不在焉。

    他在思索,为什么刘闯可以崛起,而他却只能如丧家之犬一般,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

    想当初,自己坐拥徐州,麾下兵马数万。

    文有简雍孙乾麋竺,武有关羽张飞陈到,可谓是威风八面。而那时候,刘闯不过是一背主家奴,惶惶不可终日,四处逃窜。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和刘闯的地位突然发生了改变。刘闯一跃成为刘陶之子,大汉皇叔,此后更迅速发展,先是雄踞青州,后有席卷幽州。

    而自己呢?

    被吕布赶走之后,便四处流浪,先投靠曹操,后依附袁绍,却都不得长久。

    想及此,刘备心中顿生一股浓浓怨念!

    郑玄……他突然想明白了其中关键:若非郑玄出面为刘闯撑腰,那刘闯又怎可能在青州立足?

    也正是因为郑玄的出现,刘闯迅速为士人接受,并快速成长起来。

    可恨,可恨!

    想当初郑玄从徐州过境的时候,自己还亲自去拜访过。

    可郑玄却没有见刘备,在徐州只停留数日,便匆匆离去,也使得刘备平白错过了大好机会。

    士人!

    刘备不得不承认,若没有士族支持,想要成事实在困难。

    看袁绍,四世三公的袁氏出身,便有各方豪杰来投;曹操得到了荀氏认可,从一个小小的东郡太守,而今已奉天子以令诸侯;而那董卓,想当年声势何等惊人。可就因为他没有士族支持,身败名裂,最终尸骨无存……我乃中山靖王之后,也是汉室宗亲。论血统,我要比刘闯那小儿的血统纯正。他只是淮南厉王刘长的后代,可我却是汉文帝之后,正经的皇室血统。

    凭什么刘闯可以为大汉皇叔,我却不能?

    说穿了,就因为刘闯有颍川世族的支持,有郑玄的撑腰,才得以入天子的眼……

    刘备越想,就越感到正确。

    就在这时候,陈登沿着长廊匆匆走来。

    “元龙,这下着雨,从何处来?”

    陈登微微一笑,“特为皇叔分忧来……”

    “哦?”

    “玄德公今借居荆州,终非长久之计。

    我观荆州,钱粮广盛,人口众多,且据大江腹地,东可进江东,西可去益州,实乃绝佳之所。

    然刘表年迈,已无力再执掌荆襄。

    玄德公何不趁势取之,则可为根基之所。”

    刘备闻听,连忙摆手,“元龙休要胡言乱语,景升好意收留我等,又怎可窥视他家的基业?”

    “刘荆州收留玄德公,不过欲使玄德公为其守门之犬耳。”

    “哦?”

    “我方才去拜访机伯,从他口中得知,刘荆州并不欲玄德公久居樊城。

    今曹操声势惊人,刘景升心中畏惧。而南阳张绣,更趁机而起,屡次南下与刘景升冲突。故而,刘景升受人劝说,欲使玄德公驻守新野,为他守护北面门户。而且据我所知,荆襄士人,对玄德公似乎颇为忌惮。似蒯、蔡、黄三家,对玄德公一直心怀恶意,不可以不防。”

    机伯,名叫伊籍,是刘表身边的老人。

    他也是荆州治下,少有对刘备心存好感的人……事实上,除了荆襄士族之外,大部分刘表从山阳老家带来的老臣,对刘备还存有几分善意。

    刘备闻听,不由得心生悲戚。

    两行热泪没由来滑落,他泣声道:“想我刘备,与荆襄名门素无恩怨,何以如此害我?”

    陈登道:“玄德公莫难过,其实以我看来,去新野也不是一桩坏事。

    玄德公在樊城,便等于在刘景升眼皮子底下,任何动作都会被刘景升觉察,反而放不开手脚。若去了新野,倒可以有回旋的余地。只是这些荆襄士族却有些麻烦,还要设法挽回才是。”

    “那,该如何挽救?”

    陈登想了想,轻声道:“我听机伯说,后日水镜山庄司马德操开讲《尚书》,到时候荆襄名士必然云集。玄德公何不趁此机会前去,一来可以结实一些荆襄名士,二来也能趁机招揽些人才。

    玄德公而今手中,可用之人不多。

    我与孝起虽能帮衬玄德公,但还需更多贤士帮衬……那水镜先生司马徽在荆州颇有名望,若玄德公能够得司马德操的帮助,相信很快可以获得荆襄士人接纳,与玄德公有莫大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