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兵戎将起(下)2/2

    第316章 兵戎将起(下)2/2 (第2/3页)

    说实话,孤竹城更适合纯粹的研究,教书育人……我已老朽,实不愿再去操劳。孟彦若想在燕京开设书院,我便不参与其中。不过我可以为你推荐两人,幼安和根矩才是合适人选。”

    管宁、邴原?

    刘闯想了想,也颇为赞成。

    这两人本就是闻名天下的名士,这几年名郑玄副手,实则南山书院的一切,都是由他二人操办。

    南山书院的格局,终究是小了些。

    若管宁和邴原愿意接受燕京书院,的确是最为适合。

    刘闯当下也不强求,郑玄更没有再谈论此事。

    眼见着年关将至,涿郡县城里热闹非凡。

    郑玄突然道:“孟彦,来年可还要兴兵戎之事?”

    刘闯一怔,轻轻摇头道:“而今幽州上下劳顿,已疲惫不堪。

    若再起兵戎之事,恐怕会使得幽州本就不甚牢固的根基坏掉……所以,开春以后,我欲鼓励农耕蚕桑等事务,至少在入秋之前,不会再有兵祸发生。也算是为幽州父老,求喘息之机。”

    郑玄眼睛一眯,轻声道:“如此说来,你欲和袁尚联合?”

    刘闯听了一惊,诧异向郑玄看去。

    联袁抗曹的决策,才刚刚决定下来,刘闯内部除少数几人知晓外,并未传于他人。

    不过,刘闯旋即便想明白了其中关键:郑玄是何等人物?人老成精……这种事情,只要有个蛛丝马迹,他就能猜出端倪。

    果然,郑玄笑道:“你莫吃惊,这件事我也是刚猜到。

    若不是你说要在秋后用兵,我未必能看出端倪。这样也好,两年征伐……幽州实已不堪重负。我听说你准备吸纳五十万流民,确是一件好事。幽州人口确少了些,难与曹操相争。

    不过,若曹操再兴兵事,则魏郡、清河必将为战乱波及。

    这两个地方,也是冀州人口最为兴盛之地,到时候你不如设法在两地多招些流民,也是功德无量。”

    根据司马懿黄阁调查,魏郡和清河两地,合计人口一百五十万人,占居整个冀州人口的四分之一。

    刘闯轻轻点头,“老大人吩咐,闯牢记在心!”

    ++++++++++++++++++++++++++++++++++++++++++++++++++++++

    建安六年十二月,连天大雪,染白了河北大地。

    邺城上空,愁云笼罩。

    曹操在豫州、兖州两地开始征兵,对河北虎视眈眈……

    同时,曹操命才投到帐下的大将颜良为先锋,许攸为军师屯兵延津,准备在年后跨河而战。

    颜良竟然投降了曹操?

    这消息传到了黎阳之后,袁谭顿时就慌了手脚。

    颜良是什么人?河北四庭柱之一,当年袁绍帐下大将,勇武过人。

    而许攸更是袁绍当年的谋主,智谋非凡。这两人合作反戈一击,使得黎阳袁军未战便乱了阵脚。

    许攸和袁氏,已水火不容。

    当初他夜奔曹营,令袁绍官渡大败。

    本来,袁绍倒没想过去找许攸家人的麻烦,可耐不住他手下一帮人揣摩他心意,竟然将许攸满门抄斩。

    等袁绍返回邺城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许攸一家三十余口,被杀了个精光……其中更有许攸刚出世的小孙子,也未能幸免。许攸得知消息后,对袁绍恨之入骨。想当年,我为你出生入死,更为你四处奔走,你袁本初才有了而今的基业。可你在做了大将军后,却逐渐疏远于我,对我的计策从来不肯采纳……

    我也是没办法,才离你而去。

    可你怎能如此心狠手辣,连我那孙儿都不肯放过?

    若非这样,许攸未必会出面,为曹操游说颜良文丑。毕竟这两人对袁绍极为忠心……但许攸的资历比二人更老,劝降之时,更是引经据典,最终使得颜良文丑二人,改变了主意。

    特别是袁绍一死,颜良文丑更无半点牵挂。

    得知曹操欲出兵河北,他二人便急不可待的想要立功,于是便讨来这先锋之职。

    本来,曹操并不放心颜良为先锋。可这时候许攸却站出来,表示愿为军师,助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