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皇城旁门司马

    第394章 皇城旁门司马 (第2/3页)

但问题是,刘闯肯定不会让他继续留任旁门司马。如今旁门司马的职务虽然是空悬着,刘琰却相信,刘闯肯定有了人选,更不可能是他。

    “我不走!”

    吉本深吸一口气,沉吟半晌后道:“我要看看,那刘皇叔是不是第二个操贼。”

    “这时候你还怀疑吗?”刘琰苦笑道:“你看那闯贼,本就是操贼女婿。而操贼死后,闯贼将操贼手下几乎全部接收。连那曹朋现如今也变成了闯贼手下,他和操贼从一开始就是一丘之貉,狼狈为奸。此人假皇叔之名,招摇撞骗,其心性之恶毒,恐怕连操贼也比之不得。”

    “可是……”

    吉本还是有些犹豫。

    “称平,你别再犹豫了。

    我还听说,闯贼已开始修缮洛阳,估计用不得太久,就会奉天子迁都。

    到那时候,天子便更难相见……你现在赶去江夏,请玄德公联络天下义士,起兵讨伐闯贼。趁他立足未稳,说不得还有机会将之赶出许都。若他奉天子迁都洛阳的话,便无扭转余地。”

    吉本想了想,最终点头同意。

    “这两日,你再委屈一下。”刘琰见吉本答应离开,总算是松了口气,笑着道:“等风头过去,我便送你离开许都。只要你抵达江夏,也就安全了……你妻儿,我已经让人把她们送去江夏,说不定现在已经抵达,正等着你前去。我会留在这里,再看看情况……若真没了希望,便前去江夏和你汇合,到时候咱们共同辅佐玄德公,起兵讨伐逆贼,还大汉朗朗乾坤。”

    吉本用力点点头,表示赞成。

    而刘琰则拍了拍他的肩膀,站起身道:“既然如此,那我先回去。

    你这两天要多小心,刘闯手下可是有些能人,越是在这个时候,你我都要越发的谨慎才是。”

    “吉本,明白。”

    ++++++++++++++++++++++++++++++++++++

    建安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刘闯率部抵达许都城外。

    诸葛亮率众人出许都十里,迎接刘闯的到来。

    随后,在诸葛亮的引领下,刘闯进入许都,便直接住进了司空府。

    “孔明,许都情况,而今如何?”

    诸葛亮连忙把他这段时间以来所做的一切,一五一十的向刘闯通禀了一遍。

    刘闯仔细的听完了诸葛亮的陈述,也颇为满意,“乱世用重典,这是先贤所立。今我大汉历经灾祸,朝纲不振,法纪松弛,的确是需要用重刑治理。孔明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我刚才入城的时候,留意了一下城中的状况,和数年前我在许都时,并无太大的区别。

    这说明你虽用重典,却也并非一味的严苛。

    如此甚好,重典不等于苛政,我们要让人心生敬畏,而不是让人感到恐惧……孔明,我看你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诸葛亮闻听先一怔,旋即心中大喜。

    他知道,刘闯说出这番话,也代表着会有重任交付于他。

    “兄长,不知要亮做什么?”

    刘闯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诸葛亮,“元直来信,言关中混乱。

    他长于谋略,善于用兵,但是在治理地方方面,相对薄弱。关中的情况很复杂,八百里秦川孕育诸多豪强世族。元直的名望,还不足以安抚关中,所以我想让你过去,坐镇长安。”

    “啊?”

    诸葛亮大吃一惊。

    他倒是想过,有朝一日能够真正独当一面。

    可是关中……即便诸葛亮信心满满,要面对关中复杂的局面,也会有些力不从心。

    要知道,那关中的情况,比之刘闯说的还要复杂几分。世族林立,豪强呈雄……徐庶作为关中的征服者,面对复杂的局势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自己的年纪比徐庶还小,想要稳定关中,恐怕也是非常困难。不过,刘闯既然这么决定,诸葛亮在思忖良久之后,还是答应下来。

    “亮定会竭力稳定关中局面,不使兄长失望。”

    “此次你前往关中,我会抽调走魏延,让衡若和曹朋随同你前往。

    另外,世父已经返回孤竹城,益恩大兄赋闲在家,也有些不太合适。便让他为长安令,协助你一同治理关中。此外,你还需要什么帮助,考虑一下告诉我,我会尽力满足你的要求……”

    郑玄在游览了北疆景色之后,于去年十月返回孤竹城。

    郑仁跟随郑玄在北疆走了大半年的时间,而今也是时候重新出仕。郑仁是郑玄之子,在士林中能站稳脚跟。论能力,郑仁不过是中上,但他性子温和,与诸葛亮配合起来,相得益彰。诸葛亮强硬,而郑仁却能拾遗补缺。他的执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堪称刘闯麾下众文臣之中的翘楚。

    刘闯说着话,站起身来。

    “孔明,关中自有秦以来,便为天下中枢所在,与洛阳一东一西,乃汉室命脉。

    昔日楚霸王得关中而弃之,于是失了江山;而高祖皇帝据关中而起,却闯下大汉五百年国祚,实乃汉室根基所在。只是这些年来,关中屡遭战乱,破败不堪。你要尽快稳住局面,是关中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繁荣。关中定,则我西面无虞,才能集中力量,向南面用兵。

    自董卓乱政,已一十五载。

    若在这样群雄割据下去,只怕我汉室元气,也将要流失殆尽。

    孔明,我视你为我的萧何张良,也希望你能够在关中展露出你的才华,使我后方更加稳固。”

    诸葛亮听罢了刘闯这一番话,只觉热血沸腾。

    他用力点头,“兄长放心,亮必不使兄长失望……”

    +++++++++++++++++++++++++++++++++++

    对于关中的问题,刘闯也是经过反复考虑,最后选中诸葛亮为京兆尹。

    原因嘛,很简单。

    诸葛亮的才干,勿需赘言。

    历史上称他‘智几于妖’。能够帮助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已经足以说明了问题。

    但刘闯始终认为,诸葛亮的内政能力,远胜过于他的军事能力。

    不久之后,刘闯会迁都洛阳。

    在这种情况之下,关中的稳定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诸葛亮也是世族出身,哪怕他的家世算不得顶级,但相比徐庶纯粹的寒门出身,更容易得到世族的认可;同时,他是郑玄的弟子,在传承上也会得到关中士子的尊重。同时,诸葛亮还是刘闯的小舅子,更是刘闯身边的老人,这资历上,也能够给予关中豪强以足够震慑。

    有了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再加上郑仁等人的协助,若诸葛亮再不能稳定住关中局面,那刘闯只能说,他废掉了一个天才。

    同时,出任京兆尹,也将是诸葛亮政治生涯中最为浓重的一笔。

    如果他能够把关中治理好,日后刘闯再委以他更重的职务,也就顺理成章……

    和诸葛亮又详细商议了一番之后,门外卢毓通禀,说是接风宴已经安排妥当,请刘闯前去主持。

    刘闯这次入主许都,也没有大张旗鼓。

    在他看来,若过于招摇,只怕会给人不稳重的感觉。

    而今,他已不是那个动辄便单枪匹马斩将夺旗的将军,而是执掌大汉中枢的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