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陇右节度 第二百三十四章 厉兵秣马(七)

    卷六 陇右节度 第二百三十四章 厉兵秣马(七) (第2/3页)

 说完,他将一支硕大的牛角双手奉上,这是羌人对尊贵客人的一种邀请方式,牛角就相当于汉人请客送的请柬,一名亲兵上前将牛角接过,张焕回头看了看众人,便爽朗地笑道:“那就麻烦格里勇士带路了。”

    大队骑兵调头便向北而去,就在这时,西面忽然奔来了一彪军马,约有二千人,气势如奔雷,“都督,是王思雨将军。”一名亲兵认出了最前面的一员大将。

    须臾,骑兵奔至,为首之将身高足有一丈,一杆大铁枪横在鞍桥之上,显得威风凛凛,正是刚刚收复九曲地区的大将王思雨,他昨天刚到湟水,听说都督已到,便赶来迎接,恰好遇到张焕要到羌人部落赴宴。

    王思雨老远便看见张焕。他翻身下马。奔至张焕马前,单膝跪下沉声道:“末将王思雨,特来迎接都督。”

    张焕见爱将已到,连忙下马将他扶起,“收复九曲,你可立下大功一件。”

    王思雨听都督夸奖,连忙谦虚道:“末将一路去九曲,所遇吐蕃军都是零星小股军队。真正的主力军队早被都督在骑士谷所消灭,只是为都督收拾后事,算不得什么大功。”

    “为我收拾后事么?”张焕哑然失笑道。

    王思雨自知失言,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我不是那个意思!”

    张焕哈哈大笑。“不用解释。我明白!”他亲热地挽住王思雨的胳膊。一指在不远处憨笑的乌高格里道:“羌人大摆宴席,让弟兄们一起去。”

    姑藏部地羌人游牧于河湟和河西之间,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约有十几万人,又由十几个更小地家族部落组成。

    酋长李谨格今天请客的地方在湟水城以北约五十里处的一座小山脚下,这里是姑藏部的度夏之地。方圆数百里地势平坦、牧草丰美。祁连山的冰山融雪给这里带来丰沛的水源,大大小小的河流竟有数十条之多。

    近黄昏时。张焕的大队人马抵达了羌人地宿营地,尚有两里地时,一名年近六旬的老人在百名大汉的陪伴下迎接而来。

    乌高格里连忙向张焕介绍道:“那便是我的父亲,我们姑藏部酋长。”

    李谨格虽然年近六十,却依然体壮如牛,他十分豪爽热情,老远便伸出双手大笑道:“久仰张都督大名,今日才得相见。”

    李谨格家族世代是羌人贵族,他几十年来都被羌人公认为首领,他一直就是吐蕃人所拉拢的对象,甚至不惜将两个吐蕃公主先后嫁给他为妻,只是李谨格并不看好吐蕃,在第一个吐蕃公主前年死后,他就没有答应吐蕃第二次联姻要求,直到张焕收复河湟,目光独到地李谨格看出了张焕欲独占河陇地野心,将成为大唐地第八大世家。

    李谨格在反复考虑后,毅然决定和张焕结盟。

    张焕跳下马,按羌人风俗,也伸开双臂和他紧紧拥抱一下,在李谨格的旁边有一个三十余岁的妇人,面目姣好,身上饰以金珠银链、十分华丽,她便是酋长的第八任夫人,她也上前向张焕施了一礼,“欢迎贵客!”

    张焕连忙将崔宁介绍给她,“这便是我次妻崔氏。”酋长和酋长夫人却似乎早知道崔宁的身份,二人急忙上前施礼,“崔相国素来照顾羌人,我们这里多谢了。”

    崔宁微微一笑还礼道:“大唐以张将军节度陇右,张将军也就代表了朝廷,你们只谢张将军便可。”

    李谨格明白崔宁的意思,他打了个哈哈,向张焕手一摆手道:“天色已晚,我们却在这里耽误良辰美景,实在是罪过,都督和夫人请!”

    “酋长请!”

    五千唐军并没有象张焕说的那样被酒肉所迷,他们是西凉军地最精锐,具有严明地纪律,大军就在驻扎在一里之外,除了五百名保护张焕的亲卫随行,五千唐军没有一个人离开军营,他们在王思雨地率领下时刻警惕着可能发生的变故。

    举行宴会的场地足有三百亩大,几十顶巨大的圆形帐篷前已燃起了数十堆篝火,鼓声阵阵,笑语喧天,火光映红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在主帐篷前,两丈的高的篝火赤焰飞卷,近百名羌人少女踩着富有节奏的鼓声在篝火前翩翩起舞,数十名羌人壮汉在不远处杀牛宰羊,将大块大块的牛羊肉架在火上炙烤,脂油四溢、肉香扑鼻。

    细心的主人早已安排好了座位,地上铺了厚厚的绒毯,给人席地以坐,几排低矮的案着上摆满了水果和美酒,另外,每个人的面前都一只粗大的银盘和数把做工精巧的短

    张焕携崔宁坐在主席的右边,旁边一丈外则是李谨格酋长和他的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