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二 不世之功

    二百五十二 不世之功 (第1/3页)

    在我们处理了一两个小队长的最初一段时间,这些人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带队工作,但是一旦我们的监察人员离开,大唐的管理军队不要参合他们内部的矛盾,就让他们窝里斗,就让他们互相不信任,他们互相憎恨,他们内部越乱。

    越不能互相信任。咱们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状态,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咱们大唐。

    就要做那渔翁!这样一来。把他们分为数个小队。自然的小队长的任命要很缓慢,要让他们知道只有做得越多越好才可以担任小队长的职务,那么为了自己。

    他们将不遗余力的为大唐做事!

    这根本就是他们不能拒绝的诱惑,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的诱惑。

    无论是李二陛下还是那些反对的官员亦或是那些没有反对可是也不赞成的官员,这就好比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世人皆认为这是过度耗费民力而造成大秦早早灭亡的原因之一,可是秦始皇那样雄才大略的人物如何会耗费这样巨大的民力而去做一些他认为没有用的事情?

    事实上,修建长城之前,秦朝廷就对付匈奴的方法和策略召开了一次讨论的会议,召集了大量相关人员和专家参与了讨论,并且算了一笔经济账,最后的出来的结论是,依托长城防御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进攻比起单纯的人家来打再调集大军北上抗敌,要省下很多很多的钱粮,这才使得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

    大秦之所以灭亡,乃是过度使用民力而不仁,人民无法生存,这才揭竿而起,要是说大秦对抗匈奴的战略,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了以法家思想治国,法家思想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国,却无法长久的治理国家,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保持战时状态。

    如今苏宁也在大唐朝堂算了一笔经济账,这笔账单的结果显示付出十五万人的粮食,所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得多,接着,苏宁又阐述了对于大唐压榨突厥俘虏的劳力所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突厥俘虏对于大唐的怨恨,那不重要。恨就恨,大唐不怕你恨,只要管得住,恨不是问题,但是万一一个不好让他们挣脱了军队的监管,然后聚集起来大肆造反,那可就大事不好。

    大唐的斯巴达克起义……不……造反!

    所以苏宁就突厥俘虏的管理和工作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工作时间最多不超过九个时辰,好歹给他们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睡觉,否则一点儿劲头都提不起来。早晚要累死或者造反。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长时间的压榨他们的劳动力,把他们彻底榨干之前,不能放任他们无故死去和逃亡。

    还有伙食问题。一日三餐不能少。至于数量的问题就是堪堪能活下去。不至于饿死,却也没有多余的力气用来反抗,这需要掌握好一个度。至少要让他们能活的久一点,他们活得越久,大唐百姓就会得到越多的利益。

    剩下的就是奖励和惩罚机制,这是很重要的,有利于从内部彻底的瓦解他们的凝聚力,从而造成他们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己没有办法联合起来对抗大唐,反而会以大唐为依仗而依靠大唐,信任大唐!说到这里的时候,唐俭终于反应过来,提出了质疑:“这如何做得到?大唐驱使他们劳作而无休息,他们心中不怨恨大唐已属不可能,哪里还能信任大唐,依靠大唐?”

    苏宁笑了笑说道:“这很容易,并不困难,这就需要惩罚和奖励机制,所谓一张一弛,持之有度,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之前我等过度使用突厥俘虏的劳力,所以才造成了短短一年之内就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