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五 最强之交锋(中)

    八百六十五 最强之交锋(中) (第2/3页)

主要也是府兵当中的一部分被转为常备军的原因。

    柴绍统帅的这七万兵马毫无疑问,都是常备战斗军,也就是大唐最精锐的二十万军队里面七万人,战斗力最强的佼佼者,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支装备了火药武器的陆军,无论从军队装备还是军队兵员素质以及将领素质和基层军官素质来说,这支军队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罗马军团里面最厉害的拿过来,照样揍给你看!

    唯一的例外,就是眼前这支用狂热的宗教思想武装起来的阿拉伯军队,这支军队在目前而言装备战术都是落后的,原本他们根本不是萨珊王朝的对手,可是正是因为狂热的教义与崇拜使得阿拉伯军队虽然装备落后,可是战斗力极强,汉王朝之所以可以平定黄巾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黄巾军自己的错误,而在阿拉伯军队没有犯什么错误的时候,绵软无力的萨珊王朝自然毫无还手之力。

    柴绍的布阵是很传统的中原兵阵,步军在中间,骑兵在两翼和后方,投石ji八牛弩和炮队都在步兵军阵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战斗没有正式开始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需要第一个派上用场,然后处于军阵之中的弓弩手遵照统一指令放箭,加大杀伤力度,接着,强力的骑兵以最快的速度穿插入敌方军阵,彻底将地方打乱,最后,步兵军阵以稳如泰山的姿态缓缓前进,将敌军彻底碾碎。

    以往第一阶段并不能造成敌军的大量伤亡,那么就要靠第二阶段的骑兵冲杀,如果骑兵冲杀失败或者是骑兵数量太少,战斗力不足,不足以担当大任,那么就直接要靠步兵军阵的相互交手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大唐有三万步兵,四万骑兵,中心军阵是三十个超大军阵,然后八牛弩队和投石机队各自位于军阵的左右两侧,中心的炮队受到最严密的保护,位置在整个大兵阵的中间后方,也就是最安全的位置,柴绍的指挥队伍就在那里,左侧两万骑兵的统领是杜荷,副统领是王玄策,右侧两万骑兵的统领是李震,副统领是程处默和尉迟宝林,中心三万步军的统领是孟雨,柴绍居中指挥。

    大型军阵以整齐的步伐和稳健的姿态缓缓地朝适合大军陈列与战斗的平原地区开阔带移动,战鼓隆隆的响起,整个战场杀气蓬勃,把在城墙上观战的波斯君臣看得目瞪口呆,他们确实没有想到大唐军队会有这样的战斗方法,尤其是步兵的使用和大型武器的使用,波斯萨珊王朝晚期过于迷信重骑兵的力量,以至于彻底忽略了步兵的存在。

    步兵的地位在萨珊王朝晚期是非常低下的,甚至有些时候只能在战场上做加油团,喊几嗓子,而阿拉伯军队初建,骑兵稀少,主要靠步兵作战,便有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步兵对抗骑兵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获胜者是步兵,阿拉伯军队。

    大唐军队严整的军阵从他们这儿看去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黑色方块,排列得如此有艺术感,以至于某些在学问上和艺术上颇有造诣的大臣和著名人士居然对大唐军队的军阵造型大加赞赏,觉得这就是战争艺术,值得发扬光大云云,全然忘了他们站在这里是做什么的,第三道防线已经岌岌可危,波斯军队全线后撤,大唐军队是阿拉伯人进攻泰西封的最后一道屏障。

    这道屏障万一是中看不中用的,那么对于波斯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阿拉伯军队会用最快的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