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婚礼

    第三七一章 婚礼 (第3/3页)

人的不舍,还有想起自己老伴的难过。最后种种情绪化为一股力量,使劲拍打着女婿的肩膀,小声威胁道:“你要是不好好对我闺女,看我…看我不……”这种曰子不好说什么‘打打杀杀’,但就是这个意思。

    这时候后院喊一声:“新娘子出来了!”沈默赶紧回避,揉着肩膀就到外面等……其实他进来敬酒都是不应该的,只是一想到老岳父孤苦伶仃怪可怜的,要是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把她闺女接走了,实在是不当人子。所以就进去了,好在谁也不敢说他啥。

    若菡蒙着大红盖头从后院出来,这时候该由娘亲喂上轿饭了,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但现在只能由父亲端着,让婶子喂了,只是这样愈发让她心酸,泪水止也止不住。

    等到吃完了上轿饭,若菡给爹爹磕头,一直比较坚强的殷老爷,终于老泪纵横了,别过头去道:“上轿吧,好好的过曰子。”

    父女俩哭一场,姑姑和舅妈扶着哭成泪人的若菡,走到大门外,到了轿子前,姑姑哭道:“囡啊囡,侬抬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舅妈也哭道:“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

    这让在一边当摆设的沈默十分不爽,心说:‘那是我媳妇哎,我能虐待吗?’

    尽管是依依惜别,但新娘子还是上了轿,坐定后就不能移动臀部了,这是寓‘平安稳当’意。

    又有一位女方的福全妇人,将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铜脚炉搁到新娘子的座位底下。现在冬天还好,要是夏天的话,非捂出一屁股痱子不可。

    然后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驱邪之后,终于可以吹吹打打起轿了!

    八抬大花轿在街上通过时,又引得无数围观老百姓十分羡慕,因为寻常百姓结婚时,都是坐四抬轿子的——只有诰命夫人才能坐八抬的轿子。

    时间掐算的十分精准,花轿进入沈家大门,正好是夕阳西斜,红霞满天的时刻。沈家大开中门,奏乐放炮仗迎轿。

    轿子落下,乐声戛然而止,担任傧相的会稽山阴两县令便分立在大门左右,二人一个是‘引赞’,一个是‘通赞’。

    只听引赞先道:“新郎伫立于轿前。”沈默赶紧从马上下来,依言站在轿子前。

    通赞又道:“启轿,新人起。”轿门卸下,已经坐麻了半边身子的若菡,这才敢为不可查的活动活动腰,扶着喜娘的胳膊站起身来。

    引赞接着道:“新郎搭躬!”沈默赶紧拱手延请自己的新娘,喜娘将新娘手中扎着大红绣球的红绸子,递给新郎子一端。

    还是引赞道:“新郎新娘直花堂前。”二位新人便以那红绸红绣球相连,男左女右,沿着地上长长的红毡,进大门,直往正堂走去。

    正堂前已经置香烛,陈祖先牌位。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花生、红枣,上面帖着双喜字。

    当引赞道:“新郎新娘就位。”时,两位新人已经站在供桌前。

    通赞道:“新郎新娘进香。”便有人给新郎两束香,沈默就着蜡烛点着了,然后分一束给若菡。这时引赞道:“跪,献香!”

    两人就给祖先的牌位跪下,随着通赞的命令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拜了天地祖先。

    “二拜高堂!”通赞道。

    一对新人,便给坐在上首乐得合不拢嘴的沈贺磕三个头,沈贺那眼泪啊,不争气的往下流,擦都擦不及。

    “夫妻对拜!”沈默和若菡又互相三叩首!自此缘定三生!

    “礼毕,送入洞房!”伴着这一声仙音,繁缛的拜堂仪式终于完成。由两个小儇捧着龙凤花烛在前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地面红毯上,却是铺着五只麻袋,新郎新娘的脚,都须踏在麻袋上行走。

    踏过一只,男方的几个喜娘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宗接代’!也有‘五代见面’的意思。

    待把若菡送进洞房后,沈默只是稍座,便被一群婆娘撵出去,他得给外面的至亲好友敬酒……中午那些宾客基本上已经散去,只有关系特别近的才会留下来,参加这一席。

    所以现在留在屋里的,都算是很亲的人了……胡宗宪坚持没走,唐顺之也在,还有沈老爷、长子、还有跟胡宗宪一齐出现的沈京,以及代表沈炼的沈襄,可见确实不论尊卑,只看亲疏。

    大家都知道他不能喝酒,也不想搅了沈默的洞房花烛夜,便一人敬他一杯,便放他去洞房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