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第三八四章 (第2/3页)

坤,本官会为你们做主的。”

    “不用武力威胁,”沈鸿昌满嘴苦涩道:“他们手中攥着大把的券,私下威胁我们,只要谁敢不听摆布,就挤兑死哪一家……他们银号钱庄背后都是有贵官家撑腰的,我们小本小号哪能跟他们抗衡。”说着长长的叹口气道:“其实现在,整个苏州城都被他们绑架了,说东西值多少钱,该发多少券,全是他们说了算。”

    “如此下去,早晚有一天,苏州城的物价会彻底崩溃,这些票券将一文不值,所有人都损失惨重,愤怒的百姓会把我们抽筋扒皮的。”说完跪在地上道:“小人一时贪心不足,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甘愿承受一切罪责,只是……”便叩首于地道:“万福记是小人祖宗数百年的心血,请大人帮着保全招牌和声誉,不然小人无脸见就九泉下的祖宗啊。”

    “早想到你祖宗,就不该光想着钱,”沈默骂一声道:“你起来吧,本官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谢大人!”沈鸿昌惊喜道:“如果能得搭救,小人情愿献出这几年来的不义之财。”又道:“如果有必要,小人可以代大人约见几位票号和当铺的老板。”

    “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沈默缓缓道:“不要打草惊蛇。”

    “那他们若是问我,大人找我干什么,小人该如何回话?”沈鸿昌问道。

    “你就说,”沈默道:“认了个本家吧……”

    沈鸿昌一听,登时激动的热泪盈眶,他知道,大人这样说,那就是一定会保住自己了,不然怎会乱认亲戚呢?给沈默磕头连连道:“侄儿鸿昌,叩见堂叔了。”

    沈默心说你还真会顺杆爬,不由笑道:“我可不敢当……”却也没有一口拒绝。

    他之所以认这个本家,确实要保住这沈鸿昌,因为此人是第一家放券的标志姓人物,若是此人倒了,苏州的‘票券界’,定会引发信任危机,继而连锁反应,造成大地震的!

    沈鸿昌告退后,签押房中只剩下沈默一人,他负手立在堂中,望着墙上一幅素白的中堂,上书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题款,这是上任知府留下的,他也懒得摘下来。

    看着那两行大字,沈默的思绪却飞到了九霄云外,放在以前,他怎么也不敢想象,在这十六世纪的大明朝,已经出现了如此初具雏形的金融交易。如果继续顺利发展下去,或许将会形成为一定规模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吧?

    但稍稍理智些,就会知道这种充满了投机与侥幸的买空卖空,以及不良资产抵押贷款,更有可能引发一场小型的金融危机,把苏州府的财富涤荡一空的同时,也把这种令人欣喜的小玩意儿,扼杀在萌芽中。

    这些天来,沈默已经想明白了,凭自己一人之力,休想挑战整个社会的秩序——没有一个大时代、大潮流,这个该死的皇权至上、地主执政,充满小农意识的社会,是不会被任何人改变的。

    所以自己应该做的,还是将一些本来就已经萌芽甚至存在的东西,呵护成长起来;将一些阻挡人们视线的窗户纸捅破;将一些潜在的危险扼杀,能把这三样事情做好,他就无愧于心。

    剩下的,就交给这个蕴藏着一切可能的大时代吧!

    一直缠绕在心头的死结终于解开,沈默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突然听到一阵咕咕直响,低头一看,才发现是自己腹中的声音。不禁莞尔,高声道:“来人呐,老爷要吃饭了。”

    丫鬟们早就端着盘子等在外头,只是不经传唤,不敢擅入签押房,闻听沈默一声,便流水般送上精美的菜肴来。

    下午未时初,吃饱喝足,又午休片刻,沈默精神抖擞的来到二堂接着办公。二堂的门户叫寅恭门。寅恭,出自《尚书》‘同寅协恭’,意思是同事们要和衷共济,精诚合作。因为这才是知府曰常办公的地方,且府衙的重要机构多围绕此处布置,如东侧有粮捕厅,西侧有理刑厅,东南侧税课司,西南侧照磨所等。

    下属们早就在二堂恭候,问案之后,沈默便命书办将所有人写的条子收上来,看了几眼,便微微皱眉,吩咐一边的书办道:“拿一块黑板还有粉笔来。”

    书办赶紧去耳房取来,按照沈默的要求,支在大案一边,沈默便令两个书办,一个唱一个写,把条子上的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

    待念完写完之后,沈默看一眼黑板,似笑非笑道:“诸位还真是挺热心的,人家别府的课税司,只管着收收税,可咱们的税大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