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做得伪君子,做不得真小人。

    第四一七章 做得伪君子,做不得真小人。 (第3/3页)

,他不想传递消极给爱人,便贼眉鼠眼的笑道:“说道生儿育女,我觉着我们该抓紧了。”两手就开始不老实的伸进去摸索。

    这男人,若菡暗暗呻吟一声道:‘方才还悲伤的像个丢了风筝的孩子,怎么转眼就这样了。’不由娇笑道:“怎么,想通了?”

    “想通了。”沈默一边贪婪的吮吸着,一边笑道:“谨遵夫人教诲,名利于我如浮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鱼水之欢?”

    “讨厌……”若菡被他挑逗的不胜娇羞,看一眼红烛道:“先熄灯嘛。”

    “来不及了!”沈默鬼叫一声,被浪翻红间,襄王会神女。

    翌曰一早,启程离开这温柔的水乡小镇,返回苏州城,路上沈默便命铁柱,拿自己的手谕,传昆山县令祝乾寿速来府衙相见。

    一回到苏州城,还没在签押房坐稳,王用汲便急乎乎的找过来道:“大人,粮食没了。”

    “什么?”沈默登时惊得魂飞魄散道:“怎么没的?!”拜前些曰子的折腾所赐,他最听不得这四个字。

    王用汲道:“吃完了,灾民太多,您给的两万石已经光了。”

    “靠,吓我一跳。”沈默一屁股坐下,骂一声道:“以后说话精确点,不知道本官胆子小吗?”

    “呵呵……”王用汲干笑一声,心说您胆子小,还敢跟九大家硬抗,那就没胆子大的了,便道:“大人得再批点粮食了。”

    “已经吃了我多少粮食了?”沈默使劲挠挠腮,当官最愿意干的,就是赈济本地灾民,最不愿干的,就是赈济外地灾民。因为前者可以名正言顺让本地士绅捐献,还可以向上级要求减免税赋、拨放赈灾粮,这哪一项都是吱吱冒油的。

    但摊上外地灾民就大不一样了……自己百姓没遭灾,士绅不捐你也没办法,上级同样给你免税,赈灾粮草更是一粒也别想。若是拿义仓的粮食赈济,老百姓还会不高兴,说‘那是我们的救命粮’!可谓是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而苏州城的北地灾民,已经盘桓三个月了,这就意味着,沈默已经养他们一百天了,翻一翻赈济的账册,前前后后已经吃了他十万石粮食,这亏着也就是苏州,换成一般的中下府,直接就吃垮了。

    但白花花的粮食都是钱啊!这对经过‘今春粮食危机’的沈默来说,认识尤为深刻,心疼的看着那一笔笔打了水漂的粮食,他愁眉苦脸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个窟窿难道要我一直填下去吗?”

    “目前来开,好像是这样子的。”王用汲道:“去年王崇古大人在位时,他就足足养了那些人一年,最后到冬里实在受不了,将秋收的粮食放给他们,让他们回去过年。”

    “结果呢?”沈默斜着眼看他道。

    “结果回去过了个年,今年这不又回来了么。”王用汲苦笑道。

    “靠,缺心眼。”沈默骂一声道:“真给山西人丢脸。”

    王用汲笑笑,道:“您到底批不批啊?”

    “哎。”沈默提起笔来,又停住道:“我不能养闲人啊,前些曰子没办法,白养就白养,现在安定下来了,就不能想办法,给这些人找点活干?”

    “城里的工场现在普遍开工不足,本地人还没活干哩。”王用汲道:“再说机工都是熟练活,那些北方人粗手笨脚的,根本干不了。”

    “不要歧视嘛。”沈默早发现在这个倾向了,这个时代的江南人,有着无比的优越感,瞧不起北方人,瞧不起巴蜀人,瞧不起闽粤人,更瞧不起西北、西南人,可以说除了江西湖广之外,就没有瞧得起的。

    当然,沈默也承认,人家确实有这个本钱,在倭乱之前,江浙一地缴纳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七成,现在倭乱一起,江南自顾不暇,朝廷的财政立刻陷入窘境,怪不得都说宁为长江犬,不当黄河人呀,差距实在太大了。

    想了想,沈默道:“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这样吧,粮食先不发,你把归有光找来,我们三个合计合计,看看能不能给他们找个活干。”无疑,他想到了那个时代,要促进就业,拉动‘基弟屁’,政斧就会大兴土木搞工程,虽然时代不同,但有些方法是古今皆准的。

    一个时辰之后,在归有光闪烁的泪光中,沈默擦擦汗道:“好吧好吧,准备疏浚吴淞江了,你把计划书准备好,我俩明天就去找海瑞,据说他妈来了,我这个上级应该去看一下,是不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