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 阳明公祠

    第四九一章 阳明公祠 (第3/3页)

分支的账?

    所以沈默对王阳明祠的建设无比上心,从选址开始便过问,经过反复斟酌后,他才从几十个候选中,选定了最终的地址——苏松一带最有名的江南书院!也是他的学生们用功的地方。

    江南书院依桥傍水,与胥门隔河相望,墨香卷气油然而生,也只有这种文脉最盛的地方,才配得上将来阳明公的地位,还可以培养风水,让他的徒子徒孙能考个好结果……自从当年跟阳明公坐过一张考桌后,他便很信这位圣人兄。

    正所谓‘信阳明者得高中’,这个理念一定要多多宣传才好。

    选址之后,便是设计,沈默遍请江南名师,威逼利诱使他们打破陋习,共同设计出了阳明祠的草图——一座占地三亩的四合院,其依山就势而建,坐东朝西。东是享堂,占地势的最高一级;享堂对面、地势最低一级是正气亭;南北两翼沿墙建廊。

    至于建筑的规制细节,哪里门几扇、哪里楹几根,哪里雕花草、哪里饰云纹,无不精益求精,力求建筑上的完美,寓意上的深刻,以及文化上的内涵,让任何身份的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至于内里的摆设,从花棱窗格、笔墨字砚、到琴棋书画、山水盆景,无不清新镌秀、端庄高雅,但凡附和格调,便不问成本,只管弄来就是。

    可到了一样摆设,沈默就是有钱也不敢自己做主了,那就是摆在享堂龛台上的阳明先生的供像,这个可不是他一个王学晚辈可以决定的……当然,他非要不声不响,自己弄一个,谁也没办法,可那样的影响力就小很多,不符合建祠的目的。

    于是乎,他广撒桃林贴,遍邀南北各派王学耋老,齐聚苏州城,共赏此等大事。这对那些压抑久了的老家伙,有着超越一切的吸引力,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已经群贤毕至了。就算是路远赶不过来,也派了在江浙当官的门中弟子参加,全当充数……因为大家都任阳明公为祖师,谁也不敢错过这个尽孝心的机会。

    其中著名的有,浙中左派的王畿、季本,身为沈默的师爷爷,二位老人家当然要来给他撑场面。

    还有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也是现任泰州派的掌门王襞,这是当世实力最大的一派,也是徐阶最有力的支持者。

    以及徐阶出身的江右学派,来的代表竟然是徐阶的老师聂豹,这位年前刚刚致仕的兵部尚书,其实是在返乡的路上,正好到了苏州城便来凑个热闹,却没往深处想……自己的爱徒,就这样被代表了。

    还有南中学派、粤闽学派、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王学门人遍布天下可不是吹的,哪个门派都能派出像样的代表。

    王学七派齐聚一堂,这可是前所未有过的盛世!想想鉴湖上的那艘游船,便知道要不是沈默封疆苏松,王学门人视之为自己的天下,这些都习惯了偷偷摸摸的家伙,也不会到这么齐。

    最让他们惊喜的是,沈默还把王阳明的亲侄子王正思给请来了,他虽然只是中人之姿,但身份摆在那,就像蛋糕上的红樱桃,有了他才能使这个盛典更加具有合理姓。

    归有光本人也是很有名气王学门人,他本以为这会是一届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可把各路神仙请来后,他就发现不可能了,因为这些人凑到一块,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吵架,不管是哪方的提议,总会有几方反对,吵吵闹闹一个月,屁结果也没讨论出来,唯一的成果是,白吃白喝了沈默八两银子。

    圣人云:虽然财大气粗,可钱也不是这么个花法。归有光心疼道:“大人,花钱我倒不心疼,可这样曰复一曰的做无用功,那就太浪费了。”

    “是浪费了点。”看着长长的花费清单,沈默苦笑一声道:“好吧,这个账不用你付了,我自己掏腰包。”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点钱,苏州府还是出得起,哪能让大人掏腰包。”归有光连声道:“我就是说,一点成果也没有,整天就这么吵吵闹闹,别耽误了大人的大事。”

    “无妨,让他们吵去吧,反正祠堂还没盖好。”沈默笑笑道。

    “您可真是好脾气。”这下轮到归有光苦笑了,说着指指北边道:“还有最多一个月,鄢懋卿就要来了。”

    “不用担心,阳明公的供像,我已经与龙溪公和长沙公讨论决定了,现已经雕刻七成了。”沈默不忍他急得满嘴起大泡,终于透了底道:“这下你放心了吧?”

    “啊……”归有光张大嘴巴,不知道沈默这是卖的什么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