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推销

    第五二一章 推销 (第3/3页)

机会降临,因为大部分时候,机会是靠自己争取到的。真正的人才,首先要会推销自己,但也不能学毛遂自荐,跟个货郎似的登门叫卖,不然人家就算收容你,也不会重视你……如果人家都不重视你,又怎会全力帮你,度过难关呢?

    所以就是出来卖,也要卖的有技巧,有水平,有风度,比如说历代读书人的偶像,孔明孔先生,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要说诸葛亮可是个营销天才,尤其善于推销自己,他以退为进,效法古人之终南捷径,隐居隆中……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大人物,就认这个理,以为高人都隐居着呢,俗人才在红尘里打滚,所以对那些有名望的隐士趋之若鹜,恨不得把心掏出来,也要请下山来给自己出主意。

    当然光隐居是不行的,要是没有名气传出去,等一辈子也等不来明主,所以得给自己炒作。比如诸葛先生,整天在人前高唱《梁父吟》……《梁父吟》是什么?给死人送葬时唱的歌!加之他还每每自比管仲乐毅,宁肯让别人以为自己是神经病,也要把名气传出去。

    然后很多人就来参观,看看这个没事儿喜欢唱丧歌的狂妄小子,到底病成什么模样了。结果见面一聊天,发现小伙子挺精神的,这才明白他是为了出名啊!于是一些抱着同样目地的家伙,诸如庞山民、庞统、马良兄弟、徐庶、崔州平之流,便与他称兄道弟,交往频繁,互相吹捧,互相造势,终于把哥几个的名声打出去了。

    若是一般人,做到这一步也就行了,完全可以去刘表或袁术那儿某个一官半职了。但孔明有天大的志向,自然不能满足于此,在隐居、造势之外,他还积极为自己编制关系网。比如他大姐,嫁了江东蒯家的蒯祺,二姐嫁庞山民;自己则狠狠心,那怕天天吐啊吐啊,也闭眼娶了名士黄承彦的丑女为妻……而黄承彦又是蔡瑁的妹夫。于是经过三次巧妙的联姻,他这个外来的山东人,竟和襄阳六大家族,全都拉上关系了,一下子地位陡升,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价值。

    但这还没完,孔明处心积虑,他又拜江东最有名的水镜先生为师,‘独拜床下、跪履益恭’,把老头感动的不得了,也开始卖力吹捧自己的学生,说他是‘卧龙’。在当时那个年代,人要出名,全靠名士吹捧,名士越厉害,吹得越没边,那恭喜你,终成天王巨星了,在家等着别人上门来签约吧。

    果然把个刘皇叔给勾引的垂涎三尺,三顾茅庐苦苦追求,最后在半推半就中,成就鱼水之欢……哦不,是鱼水之交。

    沈默当然不会东施效颦、模仿孔明,但其中一些不变的真理,还是要及认真总结的。他要想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自己创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毕竟早生了一个甲子,大明的江山还稳得很呢。

    假如不想自己创业的话,那就得找一个合适的老板了,当然,这个他也找到了,就是裕王裕老板。但是人家身边已经一大帮子人了,跟他非亲非故,又不了解他,凭什么要接受他,重用他?没道理的嘛。

    所以沈默得考虑,我靠什么吸引裕王?选对老板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得让老板重视自己,虽然不奢望裕王能像宣德兄那样三顾茅庐,但也至少得发出诚挚而热烈的邀请吧?

    可问题是,大明朝铁律,王公不得私自结交大臣,这一条就让自己见不着老板本人,只能通过裕王身边的人,曲线救国了。

    最后他锁定了高拱,据可靠消息,裕王爷对高肃卿的感情,那真是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可谓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如果能把高拱给收拾服帖了,也就相当于把裕王爷给收拾了。

    对于高拱这种软硬不吃的臭石头,想要攻克他,就得另辟蹊径,比如说……算命!沈默曾得唐顺之传《六编》,《兵编》给了戚继光,其余五本还在手中,他时常拿来揣摩,其《稗编》之中,便有老唐集合历代相书相术,总结出的唐氏神相**。看了之后,沈默顿时大悟,原来算命先生与包拯福尔摩斯之流,简直就是同行!

    当掌握了唐氏神相后,他便开始准备,先让锦衣卫的兄弟把高拱的祖宗八代查了个清楚,然后又有宫里的顶级眼线,向他报告嘉靖帝的一举一动,从而推测出今曰朝堂上的动态。

    所以即使高拱不问,他也会借着给李贽报道的机会,开始给老高灌[***]汤。然而高拱很配合的问了,就更让他的计划不露破绽了。

    在他精心准备的一番天花乱坠后,高拱果然上了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