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章 东南攻略(中)

    第七三零章 东南攻略(中) (第1/3页)

    将东南文武隆重推出的张臬派去三巢剿匪,再用唐汝辑解来的银子打发走了各省的巡抚、总兵。沈默终于可以暂时将目光从赣粤一带收回,转而放在浙直赣交界的银矿上,闹事的矿工已经占领了所有的矿山,将朝廷派来的矿监和监工全都赶出了矿区,那里百姓几乎是全民动员上山挖坑,一片热火朝天。

    沈默发现这是比三巢叛乱更棘手的事情,因为前者是公开与朝廷造反,没什么好说的剿灭就是,而后者却不能简单的归拢为造反……他们并没有进攻州县村镇,也没有滥杀无辜,只是占据了矿山,开掘理论上属于国家的银矿。

    直觉告诉沈默,不能单纯靠武力解决银矿的问题,他找来衢州地方的官员,向他们反复询问那里的情形,想要弄清楚,事情的根源在哪里,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地方的官员们要么是支支吾吾,要么是不得要领,都说不出个丁和卯来。

    沈默并不是个天真的人,他十分清楚,地方官员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态度,是因为在那些疯狂盗掘的银子中,必定有属于他们的一份。按王本固的话说,就是这种‘官匪勾结,蛇鼠一窝’,导致了衢州银矿的搔乱。

    在拿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之前,他只能申斥这些官员一番,让他们尽快恢复秩序,否则别怪本座不客气……但这种不痛不痒的恐吓,估计直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起不了什么作用。

    银矿这边不得要领,那边倭寇来犯的警报又频频响起,虽然事后证明,不过是小股海盗作乱,旋即便被扑灭了,但嘉靖三十五年,几十个倭寇便冲到南京城下的悲剧还历历在目,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就足以让他终生蒙羞,沈默哪敢掉以轻心。于是每次有警他都密切关注,哪怕是半夜里,也会坐等结果,只有警报解除了,才能睡着。但东南六省的军情都会汇集到他的桌前,结果便是警报频传,沈大人夜夜失眠。

    白天里又有数不清的人要接见,一个接一个的文件要批复,让他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却不能有丝毫疏忽,因为每一道命令,都会改变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对东南政局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么大的压力骤然上身,让清闲惯了的沈默,感到十分的痛苦。

    沈默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烦躁中,这是他之前十余年官宦生涯,从未有过的痛苦,即使在苏松担任巡抚时,也从没这么大的压力。这时他特别想念起归有光、海瑞、王用汲等一干得力部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自己才能不被这些曰常事务缠身,只需专心考虑大方向的问题便可。

    虽然自己这个经略,注定只是过渡姓人物,但谁也不知道这个过渡期,是一年还是三年,所以虽然没必要开府设衙,但确实到了物色一批得力的帮手的时候了。

    苏松那边,王用汲和归有光是不能动的,那里需要的是稳定,只有一个稳定而宽松的环境,才能让萌芽中的工商业蓬勃发展。所以不能抽调老巢的人手。

    好在他多年来孜孜不倦,培养的人脉,已经开花结果,可供使用了。也到了把他们都拉出来历练历练的时候了,沈默便把目光投向燕京,写信给徐阁老诉苦,向他请求调陶大临、孙铤等人南下相助,帮自己撑起局面来。

    但兄弟们虽然亲,但都是品级不低的朝廷命官,不可能在经略府上,帮他分担曰常事务,所以他还是觉着缺了些什么人。

    直到有一天,季本和王畿来看他,见沈默身边除了护卫,便没有什么帮手,不由奇怪道:“难道你一直自己忙这一摊子?”

    沈默恭敬道:“孩儿勉力支撑而已。”

    “我的天哪……”季本和王畿这个汗啊,季本难以置信道:“你现在是堂堂东南经略,却还事必亲躬,传出去谁也不会相信吧?”王畿也吃惊道:“寻常一个知府,还得有几名幕友帮忙呢,你身为东南军政首牧,怎能没有十个八个的记室、参军呢?”记室、参军曾经都是官名,指军旅中的文职官员,相当于秘书、参谋一类。

    本朝精简吏制,不再有食朝廷俸禄的记室、参军,但大僚们时常奉旨承担某项军事任务,没有参谋秘书机构是不行的,所以只能在某一项专门费用中支出,专门聘请一批文人入幕,处理曰常文书,并出谋划策,作为自己的智囊团,为了给一个好听的头衔,便用记室、参军称呼。

    但等到任务结束,或者将帅易人,幕府解散,这些人跟朝廷也就没有任何关系。

    沈默的苦恼正在于此,现在东南大僚已经易人,但胡宗宪的幕府却留了下来,文案、钱谷、刑名俱全,足以支撑经略府的运转,但沈默哪能信得过这些前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