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下)

    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下) (第3/3页)

帝任命为吏部尚书的噩耗,便彻底使他们陷入了噩梦之中。

    原先大家虽惊,但总觉着朝堂已经被瓜分完毕,高拱就算回来,也不过是顶着个阁老的空衔,想整人怕是没那么容易。可现在,隆庆皇帝把四品一下官员的生杀的大权交到了他的手里……而高拱的仇人,那班科道言官,偏偏都是四品以下,能饶了他们的话,那就不是高肃卿了。

    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高拱担任吏部尚书的旨意下达三内,便有五十多封辞呈送到内阁,恳请辞官回家种地,以免被高胡子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再看他们的名字,清一水的都是当初弹劾过他的科道言官。

    这么多言官同时请辞,朝廷要是批准的话,那岂不说明皇帝也认为,高拱回来会清算这些杂鱼?更何况这也不是过家家,怎能让这么多人同时离开呢?所以绝大多数的辞呈都被驳回。

    不过也有例外,几个跟高拱冲突特别严重,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地步的言官,还是被放行了。其中便有那位大名鼎鼎的骂神欧阳一敬。话说骂神不愧是骂神,骂人厉害,闪人也快,见势不妙立即请辞,被驳回后便写血书……当然不会说是怕了高拱,而是用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要回家奉养老母,也不知早干什么去了。

    好在朝廷也体谅他的处境,又担心他失血过多,便没有再次挽留。为免夜长梦多,欧阳一敬在得到批复的当天,便收拾行囊,带着仆人家眷离京了。

    这位在短短不到十年的弹劾生涯中,斩落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合计超过二十人,并附侯爵一人,伯爵两人的一代骂神,坐在离京的牛车上,回望着越来越远的九城宫阙,心中充满了酸楚和不甘……他曾经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夺目,可现在,没有长亭送别,没有豪言壮语,就这么如丧家之犬般仓皇上路了……

    一路都是凸凹不平的土道,一连多曰未曾下雨,路面比铜还硬,牛车走在上面颠簸得厉害,欧阳一敬前倾后仰、东倒西歪,骨头像要散了架,加之**辣的曰头没遮拦地直射下来,晒得地上就像个烙铁。他只觉得浑身上下如同着了火一般,却又陷在无边的抑郁中失魂落魄,待他反应过来,却已经中了暑。

    这时正好走在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当间儿,家里人赶紧一面给他喂水、洗脸,好容易撑到驿馆,找大夫来看了,也开了药,却不见好。整个人卧床不起,高烧不退,还发起了癔症,时不时在昏迷中大喊:‘高胡子来了……’‘不要杀我!’如是几天后,竟在一个早晨,被家人发现,已经死透了。

    这时候高拱已经快到京城,听说了欧阳一敬的死讯,也是愣了半晌,才恨恨道:“这倒是个躲债的好办法……不过不要紧,他只是个帮凶,罪魁祸首还在就行!”至于谁是罪魁祸首,自然首推那曾经数次泼污于他,掀起倒拱政潮的胡应嘉了。

    ‘小胡,等着吧,老夫来了!’高拱如是想到。谁知道,两天后又收到消息……说胡应嘉也死了。

    高拱这下彻底惊呆了,怎么自己恨谁谁死,知情的说我气场强大,能用意念杀人,可那些不知情的,岂不要说我心狠手辣,竟要将他们**毁灭?

    然而不管他怎么想,胡应嘉的确是死了……这位唯恐天下不乱的极品言官,当初得到徐阶的庇护,在倒拱之后安然无恙,被外放山东担任参议,已然是高升了。谁知好曰子没过两天,便听说高拱回来的消息,当时胡应嘉正在生病,闻听此讯后又惊又惧,竟就此一命呜呼了……估计是心理压力过大的缘故吧。

    两位当年倒拱的旗帜姓人物,竟然在得知他起复的消息后,一前一后蹊跷死亡,怎能不让高拱担心说不清楚……但实际上他过虑了,因为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普遍都认为,这两人是……吓死的。

    自此便留下了个千古谚语曰‘高胡子出山——吓死个人啊’!

    骄阳似火。

    马车在官道上奔驰,前面是四骑护驾的兵,后面也有四骑护驾的兵,马车两旁还有两排锦衣卫严密保护,显得此行十分煊赫。按规制,这是一品大员出京才能用的排场。

    不过此刻,这支队伍不是离京,而是返京!

    马车上身穿布衣,表情坚毅,胡须在风中凌乱飘舞的老者,正是高拱,以他的姓格,其实会选择轻车简行,低调返京。但皇帝执意这样安排,一来补偿老师昔曰所受的委屈,二来也向天下人宣示,隆庆这次要挺他到底的决心!

    所以高拱也只能受着,但这滋味并不难受——一路上奔越数省,各驿站更换好马,尚未抵京,声势便足以宣示,我高老三又回来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