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五章 公主的心(下)
第八五五章 公主的心(下) (第1/3页)
在广大农村地区,为何高利贷如此猖獗?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农民在遇到经济困难时,没有商业借贷的渠道,更别提向国家借贷了。宋朝的王安石搞了个‘青苗法’,被历代士人骂成了猪头,就是因为他让官府借钱给百姓度春荒,断了大户们的财路。而中国的金融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百姓虽然明知是死路一条,但为了救燃眉之急,也只能饮鸩止渴了。
但沈默的出现,改写了这一历史。他在合适的时间,为大明引入了金融的理念,给迅速发展的工商业送去一泉活水,而得到金融滋润的工商业,又反过来成为金融业的兴旺发展的土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明不仅诞生了汇联号,曰昇隆这样的超级巨头,还有聚众和、大德通、瑞银号等十几家后起之秀。这些票号大都建立于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但因为起步晚,本钱薄,难以从两大巨头的虎口夺食,发展一直比较困难。
有道是‘井里无水四下淘’,在城市竞争不过两大家,这些中小票号早就打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主意,只是乡下向来是那些土豪老财的禁脔,连皇帝老儿都管不着,又怎会让他们得偿如愿?所以争取了几年,只是某些地区有所突破,绝大多数区域都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但海瑞在应天十府对乡绅严厉的打压,让中小票号看到了可乘之机,他们小心翼翼的派使者找到海瑞,表示愿意对农民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当然这个低,只是相对于高利贷而言的。海瑞明知道他们也没安好心,但‘两害权衡取其轻’,最终授权他们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
这手釜底抽薪要了地主老财的老命,小民百姓只要拿得出买卖文契,就可以从票号贷到一笔赎买的款子,然后去把自家的地赎回来。小民同时具备了行动的意愿和能力,且这次官府也破天荒地站在他们一边,让富商大户无可奈何,只能退田保平安。
一场退田的风潮席卷了苏松,甚至波及到东南。朝廷强硬的态度,让别省的大户也感到了浓重的不安,加紧打探消息之余,也开始着手处理一些容易惹麻烦的田产。在这种背景下,东南的土地兼并有停滞的迹象,越来越多的大户,把目光投向南洋,那片早已耳熟能详的海外乐土。
之所以耳熟能详,是因为南洋公司在各大报纸上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轰炸,连篇累牍的详细介绍,已经让经常阅读报刊的人们,对那里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发展前景……有了大体的印象。
目前南洋公司提供两种参与方式,一种是直接买地,亲自到南洋去淘金,这样的成本很低,能催生一夜暴富的神话,但也可能连命都搭上;另一种是购买南洋公司的债券,成为他们的债权人,分享开发南洋的红利……经过几年的创业期,南洋公司的‘吕宋开发债券’已经开始分红,回报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
对一般的富户来说,后者是个不错的选择,从今年一月起,‘吕宋债券’的购买量每个月都在翻番,不仅给吕宋开发注入了资金和活力,更重要的是,为这种新出现的海外开发,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对于大户巨室来说,区区红利自然无法满足胃口,他们要加入的话,肯定是直接买地建种植园,派家丁去打理。南洋公司土地的售出量,也在三个月里增长了两倍,虽然量上不算多,但新开的户头却暴增了十几倍……有道是船小好调头,出于稳妥考虑,大户们都先只买个十几几十顷,派人过去试着打理一番,如果真是个营生,自然可以追加投入;要是没戏的话,损失也能承受得起。
对于这些情况,沈默比在座的几位都了解更多,他甚至知道其中哪位买了多少,哪位一亩都没买……不过他与南洋公司的公开关系,只是相互合作,互惠互利而已,所以该装傻时还是不能含糊。
也许是在边关太久,整曰面对的都是军旅行伍之事,沈默也希望能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