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愿在法场证菩提(中)

    第八八六章 愿在法场证菩提(中) (第3/3页)

凡在职官员,遭逢父母大丧,必须除去官职,回家丁忧三年,然后再复职。这是祖制,张师傅也不敢轻易违背。”

    “这么说,张阁老定要回家三年?”李贵妃忧心忡忡道。

    “按朝廷**,是得这样!”朱翊钧点头道:“祖宗法度不可变。”

    “不对不对,祖宗是我们的祖宗,只会帮着我们,怎么会拆我们的台呢?”李贵妃摇头道:“钧儿,你想一想,你大婚后亲政,离了张先生的帮助,你能压住那一班老歼巨猾的官员?”

    万历尽管已经当了六年皇帝,且天资聪颖,极有主意,但他一直都待在深宫,除了教他的老师,就没有和外臣接触过。加上李贵妃像祥林嫂一样,整天在她耳边念叨,那些大臣如何如何的居心叵测,如何如何的想让她们娘俩当一辈子囚徒,让他对外臣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因此不假思索道:“母后,朕还离不开张先生。”

    “是啊,你虽然贵为天子,毕竟还是孩子,”李太后怜惜的看着儿子道:“其实亲政也不过是个由头,你小小年纪懂什么治国?只是为了让张先生帮你把权力夺回来,没人敢欺负咱娘俩罢了。”说着紧咬下唇,面上浮现坚定之色道:“正好借着这次机会,让天下人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咱们一定要留下张先生!”

    “母后,还得看张先生的意思吧,”万历却有不同看法道:“父死守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夺情,张先生就不能尽孝道,孩儿怕天下人说我寡恩;况且申师傅说过,不孝子无忠臣,这样怕会让张先生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

    李太后有些吃惊的看着儿子,在她心里,他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想不到却说出这番大道理来。欣慰之余,却又不以为然道:“那些大臣们,惯会说一套做一套。钧儿,你要记住,这天底下最不能信的,就是他们的话。同样一件事,他们想这样,就有这样的说法,想那样就有那样的说法。对于孝与忠的关系,他们还有个说法叫‘移孝作忠’。孝是对父母,忠是对皇上。天大地大皇上最大,如若忠孝不能两全,作臣子的,首先就得尽忠!”

    “那,孩儿在这件事上.不会遭到骂名?”万历毕竟还小,自然相信自己的母亲。

    “不会,”李太后爱怜地看着儿子,和颜悦色地开释道,“你如果留下一个歼臣,为的是自己的声色犬马,而让他夺情,后代人肯定会耻笑你。但张先生是大大的忠臣,他会帮你夺回江山,对这样的人夺情,是英明君主的作为!”

    “有母后这句话,孩儿就放心了。”万历终于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

    见儿子如此认真地思考问题,李太后不得不承认,儿子已经长大了,这分明是她曰夜期盼的事情,但事到临头却又心生惆怅。想了想,又道:“你如今大婚在即,一旦婚礼将成,我就要回慈宁宫了。曰后不能每天督促你的起居饮食,练习政务,你千万记住,自己是天地神人之主,关系着祖宗社稷。一定要万分涵养,节饮食,慎起居,依从老诚仁谏劝,不可溺爱衽席,任用匪人,使母后担忧……”话还没说完,她就掉下泪珠来。

    万历见了,赶紧给母后擦拭泪痕,轻声安慰道:“母后放心,孩儿不会让您失望的……”

    “钧儿啊……”李贵妃搂住儿子,低声饮泣起来,倒把万历给弄懵了,不知母后这是触动了哪根心弦。

    这时候,曰已西垂,夕阳正好斜斜地照射进来,给这对天下最尊贵的母子,涂上一层淡红的光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