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路在何方

    第四百四十五章 路在何方 (第1/3页)

    这个改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开始发放物资,开放个人私有概念,哦不,他们已经有了这个概念,并且向这方面做着尝试,那个矿十一就是个例子。

    他做的不是开放个人私有概念,而是引导这个概念,也就是所谓的“涨工资”。

    这就等于发给众人用不完的多余物资,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可能。

    可以想像,如果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固执己见的驱赶者等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想,不去惩罚那个矿十一也就算了,居然还给每个人发多余的物资,那不是脑子被炮打了吗?

    估计骨学家又会冒出来,骂王扬败家子,恩,守仓也会跑出来骂王扬败家子。

    但是这件事肯定是要做的,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大同社会一定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

    那样只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不满,慢慢积累,怨气加深,最后爆发出无比恐怖的威势来。

    到了那时,做什么都为时已晚。

    这种社会改变,是普通人为了更好生活的时代变迁,在拥有书本荼毒人类思想的年代也同样不能阻止。

    中国古代的那些百家思想够厉害了吧?

    所有思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统治服务,把百姓牢牢的抓在手中,死死的陷在观念中,所以传播的文化中,不管是什么儒家思想还是黄老之学,都会带着传销般的“洗脑”。

    尤其是那些书籍,只要是个从小读书的家伙,一洗就是一辈子的脑,从小洗到老,也不怕洗成白痴。

    就是这样的“洗脑”,依然挡不住时代的变迁,人民的变化,中国是最好的例子。

    中国的封建制度一共三个时期。贵族地主阶级,以夏商周为代表。

    这个阶级制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类似目前部落的情况,一切都属于各个王国的统治者,统治者的一切又是天子的。

    也就是说。其实是没有个人财产,或者很少有个人财产的,有点像是奴隶社会,其实这就是从奴隶制度演变过来的。

    但很显然,部落直接跨过了奴隶制度,因为奴隶是掠夺其他部落的子民。

    可王扬让部落选择了融合,大家都是部落里的人,难不成自己奴隶自己?没这道理。

    所以他直接跨入了贵族地主阶级的时代背景,但他发展成了最好的一面,成了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但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贵族地主阶级有一个特性,贵族的位置是世袭制。

    天子是世袭,贵族身份也是世袭,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天子死了,由其中一个儿子继承。然后其他儿子分出去当所谓的国王。

    国王有自己的土地,然后拥有这个土地上的一切子民。

    等国王死了,由一个儿子继承,国王的儿子继续分,分成大夫。

    大夫就是贵族,也就是所谓的官,也有自己的土地。

    大夫死了。由一个儿子继承,其他儿子就没土地分了,因为大夫就像今天的“市长”,一个城市再分,那就非常麻烦了。

    于是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大夫的贵族身份,其他儿子呢。也是贵族,叫做士。

    古代说普通人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