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公元元年

    第四百八十章 公元元年 (第1/3页)

    几天后,众人集思广益,琢磨出了一个办法。

    “既然那边没有人坐镇,那么我们就派一个人过去坐镇就行了。”

    “哦?什么人选啊?”王扬表现得兴致缺缺,更像是不忍打击众人而随口一问。

    “就用驱赶者,他素来很有威望,过去坐镇他们也服气。”众人高兴的提议。

    驱赶者也是主动请缨,打算去那处苦寒之地,四处奔波。

    众人提议完了,抬头看王扬,见王扬只是沉默,不禁问道:“怎么了?这个办法不行吗?”

    王扬叹了口气:“办法不是不行,在以前呢,这办法还可以,在现在,这办法却是一点用都没有。”

    他站起身子踱步道:“你们不懂啊,现在他们已经有矛盾了,这矛盾虽然是因为没有人坐镇的原因而引起。”

    “但随后的发展下,已经变了,蝌蚪的变态懂不懂?他已经由一个措施不当的指挥问题,上升到两地不融的政……”

    他本想说政治问题,不过想来大家都不懂政治,连政治这个名词都没听过。

    只好换了句:“变成了民生问题。”

    “现在他们想要的,不是有一个坐镇的领袖,就算派驱赶者过去坐镇有什么用?无非就是多一个老大,多一个领袖,然后呢?他们的地位还是相同的,还是互相不服气。”

    “长久以往,这怨气和不服必在日积月累下。达到顶峰,会出什么后果,谁知道啊。”

    一番话。说出了问题的本来面目,也说得众人无话可说。

    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地域歧视古来有之,全世界都有,一个小国家,哦不,一个小城市。都能给你整出富人区,平民区,何况一个大国家。

    但为什么没出问题呢?因为再如何。地域都是流通的,人可以过来,也可以过去,只要有来往。偏见就可以在见闻之中消除。

    典型的可以说到中国古代的交趾。交趾是什么位置?包含了越南的部分地区,那里的汉化程度相当之高,而且语言基本可以相通。

    他们学的是儒家经典,官名也是完全借鉴当时的朝代,汉语,那是他们官场和读书人必须要学习的,并且以此为荣。

    就连景点,都能把西湖照搬过去。也算是学得了中国人的“造假”精髓。

    到了明朝依然如此。

    可为啥它能独立出去?因为一开始有偏见,到后来那边的统治者就散布反中国言论。上下都认为不能由汉人来统治。

    其中有利益关系,同样也因为当时古代的汉人以为,蛮夷之地,怎么能去那里?不肯去,不肯远离政治中心。

    交趾那边的读书人也不想来,为啥?他们在那边,能考成进士,来这边,好家伙,秀才都考不上。

    两地老死不相往来,根本就没机会消除偏见,再加上两地的文人骚客兴风作浪,结果不用多说。

    现在草原的各集团带着矛盾和偏见,上下一心,都明确的表现出,贬低其他集团,抬高自己,无事也要找出三分茬。

    和古时中国多么相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