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踌躇满志

    第75章 踌躇满志 (第2/3页)

    以大汉朝廷之名招募贤能,择英才而用之。短短几年,人才云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盛况空前。

    由于昨晚多次与杜氏颠鸾倒凤支出过度,年近六旬的曹操有点乏了,眼睛缓缓闭上,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公元196年,镇东将军、兖州牧曹操采纳荀彧的策略,迎刘协都于许,改年号建安。大汉帝国名义上的主宰——汉献帝,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担惊受怕、忍饿挨饥的苦日子,重新过上了纸醉金迷、锦衣玉食的好日子,获得了皇帝富丽堂皇的表面光鲜、威严和荣耀。

    为了表彰曹操的忠心,也是在天下诸侯树立一个忠君就有官位的好典型,感激涕零之下,在曹操写好的圣旨上加盖玉玺诏告天下,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封曹操为武平侯,拜大将军,开府治事,赏功罚罪,悉由曹操处置。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小事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屁股坐稳的曹操得意忘形之下,假借汉献帝的名义,以君临天下、舍我其谁之雄伟气势,踌躇满志下了一道圣旨给当年的老大哥袁绍,痛骂道:“地多兵广,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

    大将军位在太尉之上,邺城侯袁绍已拥有冀、并、青、幽四州,兵多将广,势力超群,远在曹操之上,如何能容忍昔日的小弟曹操爬到自己头上作威作福。接到圣旨后,袁绍大怒:“曹操当死数矣,吾辄救存之,今乃挟天子以令吾乎!”

    当时的曹操,实力根本没有办法和袁绍抗衡,为了麻痹袁绍、不激化矛盾、赢得时间壮大自己、寻找时机给予致命一击,雄才大略的曹操选择了隐忍,让朝廷任命袁绍为虚有其表的大将军兼太尉,自己退任司空,以司空录尚书事,兼任车骑将军,取得了执政领军大臣的实权地位。

    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北征乌桓凯旋后,在朝廷已无任何对手的曹操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于公元208年,借司徒赵温推荐曹丕任职为借口,罢免赵温官职。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