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章 悠悠洛阳(二)

    364章 悠悠洛阳(二) (第1/3页)

    “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徐庶继续道。

    “原来中国之名,肇始于洛阳!”刘禅恍然大悟,脱口而出道。

    “我们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典籍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而言,如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诸葛孔明在江左劝孙权时曾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内地,如: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徐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道。

    刘禅点点头,就因为如此,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天下之中心和交通之枢纽,道路四通八达,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大汉帝国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异邦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徐庶又道。

    赵云接着道:“洛阳乃我华夏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

    徐庶点了点头,如数家珍道:“子龙所言极是,我华夏族之文明瑰宝‘河图洛书’”便出自洛阳。‘人文始祖’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